[发明专利]一种用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5173.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丛日敏;于怀清;杨赞中;王卫伟;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43 | 分类号: | B01J23/843;C01G4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树形 分子 模板 制备 铁磁性 bifeo3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末端基团为酯基、羟基或羧基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采用溶剂热法制得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本发明采用了分散系数接近于1的球形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得的BiFeO3纳米颗粒为钙钛矿结构,粒径小于10纳米,分散性好,饱和磁化强度可达24.6 emu/g,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高催化活性,可用作磁性回收可见光催化剂、电磁流变液材料、传感器和存储器材料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的方法,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BiFeO3是一种能带间隙大约为2.2eV的多铁性半导体材料,能够充分吸收利用可见光,在室温下具有铁电性和弱铁磁性,能够产生磁电耦合效应。铁酸铋的自旋磁矩为非公度正弦排列,是周期性调制结构,其磁结构的长周期为62nm,当铁酸铋的宏观尺寸大于这一长度时,各离子的磁性会互相抵消,在宏观上表现出的磁性很弱,因此想要得到具有较高磁性的铁酸铋,需要降低铁酸铋颗粒尺寸来破坏其螺旋磁结构,制备出尺寸减小至 62nm 以下纳米颗粒,以此来提高其铁磁性。
此外,BiFeO3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也很大,小尺寸的BiFeO3纳米颗粒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强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能表现出更强的光催化剂活性和铁磁性。因此,小尺寸的BiFeO3纳米颗粒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可磁性回收的窄带隙可见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科技人员研究了用固相法、燃烧法、溶胶-凝胶法、液相烧结法、微乳液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等方法来合成BiFeO3材料,但要想制备出小尺寸的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仍然非常困难。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具有单分散的球形分子结构,分子表面为密集的官能团,内部为纳米级空腔,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制备纳米颗粒时起到容器和载体的软模板作用,已经在制备纳米催化剂、检测试剂、生物医药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上显示出了明显的性能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我们以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直径在10 nm以下的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在磁性回收可见光催化剂、电磁流变液材料、传感器和存储器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制备出小尺寸的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的方法,其技术内容为:
一种用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末端基团为酯基、羟基或羧基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采用溶剂热法制得铁磁性纯相BiFeO3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