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末制导炮弹检测弹用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7345.9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敬青;张有峰;崔平;范志锋;陈静;杨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41G7/00 | 分类号: | F41G7/00;H03K3/01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导 炮弹 检测 用光 探测器 模拟 信号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末制导炮弹检测弹用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该模拟信号源包括单片机电路、编码选择电路、触发器电路、信号实现电路,其中编码选择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电路的输入端,单片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触发器电路的输入端,触发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实现电路的输入端,单片机电路根据编码选择电路的不同输入产生不同的方波信号,输出至触发器电路进行脉宽调整,然后输出至信号实现电路实现波形反相输出。本发明通过单片机产生方波信号,信号精度高,采用编码选择电路可以选择不同的信号周期,采用触发器电路可以进行脉宽控制,采用信号实现电路可以控制方波幅度和相位,该发明的电路产生的方波精度高,可产生小占空比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末制导炮弹检测弹用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
背景技术
末制导炮弹检测弹是专门用于末制导炮弹控制舱检测训练的装置,其检测寿命较实弹长,并且保证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光电探测器是末制导炮弹控制舱实现制导功能的关键部件,它接收目标反射激光,并形成电信号,送到电子舱。但由于受光电探测器的寿命限制,在末制导炮弹检测弹上不能采用光电探测器,需要设计专门的信号源模拟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即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
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目标反射激光有四种激光编码,对应四种不同周期的激光脉冲,光电探测器输出到电子舱的信号周期根据激光编码而定。控制舱工作时对光电探测器输入到电子舱内的信号周期要求较高,并且占空比很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周期可设定、脉宽可调、幅度可调,信号精确的末制导炮弹检测弹用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末制导炮弹检测弹用光电探测器模拟信号源,该模拟信号源包括单片机电路、编码选择电路、触发器电路、信号实现电路,其中编码选择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电路的输入端,单片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触发器电路的输入端,触发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实现电路的输入端,单片机电路根据编码选择电路的不同输入产生不同的方波信号,输出至触发器电路进行脉宽调整,然后输出至信号实现电路实现波形反相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电路包括单片机U1及其外围的电源滤波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编码选择电路包括多位拨码开关S2以及上拉排阻RP1,多位拨码开关S2中使用的每一位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单片机U1输入引脚,同时经上拉排阻RP1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器电路包括反相器U2A、反相器U2B、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74123以及电阻R4、可调电阻R5,电容C5、C6,发光二极管D2,其中反相器U2A的输入端接单片机U1的输出引脚,反相器U2A输出连接反相器U2B的输入,反相器U2B的输出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74123的触发输入端2脚,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74123的触发输入端3脚接地,可调电阻R5两端连接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74123的16脚和15脚,电容C6的两端连接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74123的14脚和15脚,反相器U2A的输出端经电阻R4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实现电路包括驱动芯片IR2110,电阻R6-R9,可调电阻R10,电容C7,开关管Q1,其中驱动芯片1R2110的输出端经电阻R8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开关管Q1的漏极接地,开关管Q1的源极接电容C7一端,电容C7另一端连接输出端out,同时电容C7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之间并接电阻R9和二极管D3, 二极管D3负极连接电容C7另一端,开关管Q1的源极经电阻R7、可调电阻R10接地,开关管Q1的源极经电阻R7、电阻R6接电源+12V。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7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存储式新型双级真空上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轻型软质扫雷防护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