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动能的热辐射推进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7823.6 | 申请日: | 201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5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连轩;王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40 | 分类号: | B64G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45119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 动能 热辐射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进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子动能的热辐射推进器。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各种发动机推进器所用的推进方法,基本上都是以反冲力作为动力来进行推进的,例如:螺旋桨推进器、压水喷射推进器、喷气发动机推进器,以及火箭发动机推进器等等,各种推进器要想获得推进力,总是依靠与周围或者自身所携带不同工质相互作用,以实现工质与推进器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利用反作用力作为反冲力,实现反冲力的推进,使不同运动载体、飞行器、飞船进行运动及飞行。然而现有的推进器在使用中,能源消耗量和能量损失都很大,不能回收重复利用,造成环境及空间污染,同时存在着多种机械传动方式,传动时产生大小不同的工作噪音,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使用寿命短,为此,我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动能的热辐射推进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动能的热辐射推进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推进器的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使用寿命短,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动能的热辐射推进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中央通过固定底座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蒸汽蓄热器、汽水分离器、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循环泵,所述动力装置的右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蒸汽输出管和进水管,所述蒸汽输出管与蒸汽蓄热器的左侧连接,所述蒸汽蓄热器、汽水分离器、汽轮机、凝汽器和循环泵两两之间通过耐热钢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右侧和底部分别设有回流管和供水管,且供水管贯穿于壳体的内腔底部右侧,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一电动单向阀,所述供水管上设有第二电动单向阀和电动截止阀,且第二电动单向阀位于电动截止阀的顶部,所述回流管的顶部贯穿于支撑板与循环泵的右侧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右侧底部通过冷凝管贯穿于支撑板与回流管的中央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矩形外壳,所述矩形外壳的内腔左侧底部设有滑动变阻器和热电子灯丝电源,且滑动变阻器位于热电子灯丝电源的顶部,所述矩形外壳的内腔顶部左侧设有高压电源和超高压电源,所述矩形外壳的内腔中央设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右侧设有金属壳体,且金属壳体的右侧与矩形外壳的内腔右侧连接,所述真空管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呈纵向间隔的两组高压正极发射板、超高压负极发射板和超高压正极发射板,所述呈纵向间隔的两组高压正极发射板、超高压负极发射板和超高压正极发射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贯穿于真空管的外壁,两组所述高压正极发射板之间设有热电子灯丝,所述超高压负极发射板和超高压正极发射板的中央均设有通孔,所述超高压负极发射板和超高压正极发射板的顶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超高压电源的负正极连接,所述高压正极发射板和超高压负极发射板的顶端分别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连接,顶部所述高压正极发射板的顶端和底部所述高压正极发射板的底端分别通过导线与滑动变阻器的顶部和热电子灯丝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的底端通过导线与热电子灯丝电源的正极连接,底部所述高压正极发射板的底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壳体连接,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中央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金属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电子动能辐射吸收介质,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蒸汽输出管和进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中央通过贯穿于箱体左侧底部的耐热钢管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顶部设有螺旋管,所述箱体的内腔右侧顶部设有密封盒,所述螺旋管的顶部贯穿于密封盒的左侧底部并延伸到密封盒的内腔左侧底部,所述密封盒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有转叶,所述密封盒的底部右侧设有放液管。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内腔设有倒刺,且倒刺的尖端朝下。
优选的,所述转叶的边缘设有呈三十度的切面,且转叶的表面设有扰流板。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壁设有翅片,且翅片为铜制翅片。
优选的,所述热电子灯丝和两组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源、超高压电源和热电子灯丝电源均为可充电电源,且三者均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7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