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转向短节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7972.2 | 申请日: | 201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马向东;刘建春;王方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赵春利 |
地址: | 257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分支 增产 转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转向短节及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尾端夹持器、中心主体、侧面片体、旋转射流喷嘴,所述中心主体的在长方体结构的外表面加工有内半圆形轨道;所述侧面片体的长方形表面加工有外半圆形轨道;二者相互配合,使内半圆形轨道和外半圆形轨道构成金属钻管转向轨道;金属钻管穿入,上部设有尾端夹持器,位于中心主体的上侧,在金属钻管的下端部设有旋转射流喷嘴。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不同的油层,可以选用不同的轨道来最大化泄油面积,使得油藏与井筒通过喷射孔道连通,油流经过喷射孔道进入井筒,实现增大产量的目的,并且作业时间短,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为枯竭油藏、低渗透油藏的增产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油气藏增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转向短节及方法,适用于枯竭油气藏,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作业,能够实现单次作业同步打开多个孔道。
背景技术
OPEC成员国在拒绝减产的同时增加产量,加上美国页岩气的蓬勃发展,中国和欧洲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导致全球石油产量供过于求,石油价格持续走低,我国面对上述严峻形式,迫切需要提高国内石油行业的整体水平来掌握主动权。随着已开发油气田能量的不断衰竭,加上现有各种增产工艺的缺陷,老油田需要高效的增产方法来提高产量,未开发动用的致密油层和低渗透油层成为提高产量的突破口,因此必须采取利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增产方法来帮助解决目前油藏开采高成本低效益的现状的措施。
早期的径向水平井技术是指金属钻管在垂直井眼内实现90度转向,利用射流破岩技术沿径向钻出多个具有一定长度和直径的水平孔眼,强制改造地层渗流规律。转向器根据作用方式分为液压和机械两类,但均需先进行扩孔作业,导致工艺复杂,成本过高。后来径向水平井转而采用柔性钻管进行作业,虽然免去扩孔作业,但柔性钻管存在延伸距离不确定,孔眼轨迹不可控等问题,使其可行性大大下降。传统的径向水平井一次作业只能打出一个孔眼,作业效率低,完井周期长;没有针对油层特点设计合理的转向角度,比如倾斜油层不需90度转向,没有达到最大化泄油面积的目的;只能针对垂直井眼作业,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无法作业,应用目标单一,上述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鉴于此,融合多分支开采技术特点,以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枯竭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藏为目的,提出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方法,并设计了转向短节,实现单次作业同步打开多个孔道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转向短节及方法,克服传统径向水平井技术的缺陷,可实现对枯竭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藏的高效增产作业。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微型多分支井增产转向短节,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尾端夹持器(1)、一个中心主体(3)、多个侧面片体(4)、旋转射流喷嘴(5),所述中心主体(3)的上段和下段为圆筒形状,分别与油管活动连接,中间段为长方体结构,且在长方体结构的外表面加工有内半圆形轨道(3-4);所述侧面片体(4)的内侧为长方形表面,长方形表面加工有外半圆形轨道(4-1);所述中心主体(3)的长方体结构和侧面片体(4)内侧的长方形表面相互配合,使内半圆形轨道(3-4)和外半圆形轨道(4-1)构成金属钻管转向轨道;金属钻管(2)穿入所述金属钻管转向轨道中,上部设有尾端夹持器(1),位于中心主体(3)的上侧,在金属钻管(2)的下端部设有旋转射流喷嘴(5)。
优选的,上述的中心主体(3)的上段圆筒内均布有多个孔眼(3-1),各个孔眼(3-1)内布置有密封槽(3-2),所述孔眼(3-1)与内半圆形轨道(3-4)连通;在中心主体(3)的上段圆筒内的中间留有中心通孔(3-6),为下面的多个转向短节提供作业流体通道。
优选的,上述的中心主体(3)的长方体结构表面设有螺纹孔(3-5),通过螺栓将侧面片体(4)与长方体结构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上述的内半圆形轨道(3-4)和外半圆形轨道(4-1)为螺旋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7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