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陈皮茯苓口服液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7996.8 | 申请日: | 201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伟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6/076;A61K36/752;C12N1/14;A61P3/04;A61P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1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陈皮 茯苓 口服液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口服液的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陈皮茯苓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陈皮和茯苓既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又是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食品,它们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能调节人的生理机能。陈皮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黄酮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增加食欲,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陈皮和茯苓一起使用具有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的功效。在我国民间,百姓经常用茯苓5克和陈皮2克煮水来制作陈皮茯苓茶。目前茯苓都用固态培养法来生产,不但生长周期长、耗工多,而且浪费大量木材,由于茯苓子实体与茯苓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十分接近,所以可以用液体发酵法培养的含大量茯苓菌丝体的发酵液来制作陈皮茯苓口服液,这样不仅消费者服用方便,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陈皮茯苓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称取一定质量的中药材松针,加入50-80倍质量的清水,煮沸3-5分钟后过滤得松针煮液。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25克切成小块,加松针煮液1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陈皮粉碎得陈皮粉,在滤液中加入3克陈皮粉、2-3克蔗糖,搅拌均匀加清水定容至100毫升,在121℃下灭菌20-30分钟,冷却至25-28℃得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茯苓菌种接种到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25-28℃、旋转摇床150-180rpm的条件下培养5-7天得茯苓发酵液。
将茯苓发酵液煮沸30-4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由于茯苓菌丝体和茯苓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比较接近,所以本发明利用茯苓发酵液代替茯苓子实体制作陈皮茯苓口服液,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另外,在制作过程中陈皮经过了茯苓菌种的发酵作用,使陈皮中的黄酮等主要功效成分的功效作用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口服液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采用的菌株茯苓CFCC81528采购于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实施例1:
称取一定质量的中药材松针,加入50倍质量的清水,煮沸3分钟后过滤得松针煮液。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克切成小块,加松针煮液1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陈皮粉碎得陈皮粉,在滤液中加入3克陈皮粉、2克蔗糖,搅拌均匀加清水定容至100毫升,在121℃下灭菌20分钟,冷却至25℃得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茯苓菌种接种到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25℃、旋转摇床150rpm的条件下培养7天得茯苓发酵液。
将茯苓发酵液煮沸3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实施例2:
称取一定质量的中药材松针,加入80倍质量的清水,煮沸5分钟后过滤得松针煮液。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5克切成小块,加松针煮液1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陈皮粉碎得陈皮粉,在滤液中加入3克陈皮粉、3克蔗糖,搅拌均匀加清水定容至100毫升,在121℃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8℃得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茯苓菌种接种到茯苓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28℃、旋转摇床180rpm的条件下培养5天得茯苓发酵液。
将茯苓发酵液煮沸4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伟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伟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7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