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禽废水磷吸附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8519.3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干方群;杭小帅;张晓;韩承辉;唐荣;秦品珠;谢伟芳;程婷;关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开放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2 | 分类号: | B01J20/12;B01J20/30;C02F1/28;C02F101/1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废水 吸附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禽废水磷吸附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膨润土资源贮量丰富,总探明储量达24.6亿吨左右,预测资源量在80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一,主要集中在东北及东部沿海各省,如广西、辽宁、吉林、浙江、山东、江苏、新疆、四川、河南、内蒙等地区,但是质量较好的是位于辽宁黑山、吉林九台、浙江临安、新疆托克逊、四川仁寿、山东胶州、甘肃金昌、内蒙兴和等地。随着膨润土在各行业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内外近年来也已开展了利用膨润土处理废水的各类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磷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更是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天然膨润土杂质含量较高,杂质的存在削弱了膨润土的原有性能,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借助改性提高膨润土的吸附性能。环境矿物材料的热改性是提高其有关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热改性,可以改变环境矿物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从而提高其本身就具有的某种或某些技术性能。在膨润土众多改性工艺中,加热改性法方法相对简单且便于操作,在实际运用中被广泛采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畜禽废水磷吸附剂,采用加热处理天然膨润土材料,通过改变矿物特性提高其对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畜禽废水磷吸附剂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畜禽废水磷吸附剂,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称取不同膨润土矿物材料于离心管中,在20±1℃的恒温条件下,加入含磷浓度模拟废水;震荡1-4h,静置12-36h,离心分离上清液,测定磷的含量,根据浓度的变化,计算其吸附磷素的数量,筛选出磷吸附容量较高的膨润土;
2)称取吸附容量较高的膨润土于马弗炉中煅烧1-4h,取出冷却,过100目筛,得热改性样品,即为畜禽废水磷吸附剂。
步骤1)中,称取不同膨润土矿物材料0.5g于150mL离心管中。
步骤1)中,模拟废水中磷浓度为50mg/L。
步骤1)中,180r/min震荡1-4h,静置12-36h,4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上清液。
步骤2)中,膨润土于马弗炉中煅烧温度为400℃~500℃。
一种制备所述的畜禽废水磷吸附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同膨润土矿物材料于离心管中,在20±1℃的恒温条件下,加入含磷浓度模拟废水;震荡1-4h,静置12-36h,离心分离上清液,测定磷的含量,根据浓度的变化,计算其吸附磷素的数量,筛选出磷吸附容量较高的膨润土;
2)称取吸附容量较高的膨润土于马弗炉中煅烧1-4h,取出冷却,过100目筛,得热改性样品,即为畜禽废水磷吸附剂。
所述的畜禽废水磷吸附剂在畜禽废水磷吸附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将调节畜禽废水的pH值为9,吸附剂对废水中的磷进行吸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利用膨润土制备出畜禽废水吸附剂,明显提高了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证实,当煅烧温度低于400℃时,热改性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当煅烧温度由400℃升高到500℃时,其对磷的吸附性能变化不大;而煅烧温度由500℃升高到800℃时,其对磷吸附性能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在400℃~500℃间,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性能最佳,在磷初始浓度分别为400mg/L时,热改性膨润土对磷的饱和吸附量约为0.59mg/g。
附图说明
图1是天然膨润土的磷吸附能力比较结果图;
图2是不同温度改性膨润土的磷吸附容量比较图;
图3是天然与热改性膨润土对磷的等温吸附线的结果图;
图4是500℃热改性膨润土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结果图;
图5是500℃热改性膨润土净化磷污染水体的pH影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畜禽废水磷吸附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开放大学,未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开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