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9397.X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廖茜;陕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袁春晓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自适应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是一种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具体过程如下:步骤1、设置压差范围表,测量压差值,计算循环周期内每一个压差范围的分布比例;步骤2、确定当前循环周期内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计算最大压差分布比例与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的差值;步骤3、如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则选取压差分布比例中最大的三个压差范围,如果差值的绝对值不满足大于10%的要求,则继续记录压差值直到满足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步骤4、分别提取三个压差范围中最大的一个压差值,将提取的三个压差值作为电池管理系统三级调整的阈值。通过动态调整故障压差,能够有效地避免误报压差故障,提高故障报告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能量密度高,质量轻,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正在被逐渐广泛使用。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锂离子电池的广泛使用,BMS在电池状态监测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需要BMS来严格控制充放电过程,避免过充、过放、过热等。电池的使用时间越长,电池老化程度越严重,电池内阻会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电池的一致性变差,单体间的压差也会越来越大、在BMS传统的算法中,是将电池的压差阈值设定为一个固定值,短时间之内都不会对该值进行重新匹配,当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单体压差会随着电池老化而增大,此时会重新人为的对该压差阈值进行标定。
因为目前传统的方法只能在电池频繁出现压差故障时才能知道电池发生老化,从而手动对其进行重新标定匹配。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在重新修改阈值后,需要大批量更新程序,耗费了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传统方法设定的压差阈值不一定满足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在电池使用早期的时候偏大,在电池使用末期的时候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具体过程如下:步骤1、设置压差范围表,测量压差值,计算循环周期内每一个压差范围的分布比例;步骤2、确定当前循环周期内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计算最大压差分布比例与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的差值;步骤3、如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则选取压差分布比例中最大的三个压差范围,如果差值的绝对值不满足大于10%的要求,则继续记录压差值直到满足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步骤4、分别提取三个压差范围中最大的一个压差值,将提取的三个压差值作为电池管理系统三级调整的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压差自适应调节方法还包括以下过程:将计算得到的压差分布比例作为下电存储的压差分布比例的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步骤11、以150mV为压差间隔,设置压差范围表[1 150 300 450 750 900];步骤12、电池管理系统上电后,读取上次下电存储的压差分布次数,记录在对应的压差范围中;步骤13、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进状态,如果是,则测量车辆当前压差,判断当前压差所属的压差范围并将对应的压差分布次数加1;步骤14、设置车辆当前压差的测量时间间隔,重复步骤13,直至循环周期结束;步骤15、统计每一个压差范围的压差分布次数以及所有压差范围的压差分布总次数,用每一个压差范围的压差分布次数除以压差分布总次数,计算得到对应每一个压差范围的压差分布比例;步骤16、计算结束后,将下电存储的压差统计次数置为0,等待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的确定过程为:判断上次下电存储的压差分布比例是否为0,如果为0则所述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为电池管理系统标定量,如果不为0则压差分布比例的初值为上次下电存储的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实时统计电池管理系统压差并计算,能够自适应调整故障压差阈值,省去人工手动调整的成本;动态调整故障压差,能够有效地避免误报压差故障,提高故障报告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3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