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9506.8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4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福;陈慧娟;邵丝雨;王清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43 | 分类号: | B01J23/843;C02F1/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掺杂 碳酸 氧化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它由碱式碳酸铋和氯氧化铋组成,其重量百分含量为:Bi2O2CO3,55%~90%;BiOCl 10%~45%,所述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为不规则的片形,粒径100‑200nm,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形成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异质结;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本发明还公开了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可广泛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排放物、废弃物的妥善处理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光催化反应能将有机污染物完全降解和矿化,避免了传统处理方法中产生有害副产品的问题,已成为目前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有效的方法之一。光催化反应是光催化剂在某些波长光子能量的驱动下,通过产生空穴电子对而引发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且能耗少,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在环境净化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当前,铋系和钛系材料由于其具有廉价、无毒等优点,被用于光催化反应。其中,铋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电子结构,价带由Bi-6s和O-2p轨道杂化而成,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陡峭的吸收边,阴阳离子间的反键作用有利于空穴的形成与流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为了提高光催化剂质量,有不少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同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例如,中国发明专利201310429602.4公开了一种铋基锶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铋和铁酸锶为原料,用十二炕基苯磺酸纳为分散剂,先制得铋基锶磁性光催化剂的前驱体,再通过烘干焙烧得到产品。该方法为碱式碳酸铋光催化剂的水热合成法,所用工艺对于工业化生产来说仍较为复杂,仅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制备;中国专利201510946933.4公开了一种掺钆钛酸铋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硝酸铋、硝酸钆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以冰乙酸、乙二醇甲醚和乙酰丙酮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水热法在钛酸铋中掺钆钛酸铋表面负载铂颗粒,改善了钛酸铋的能带间隙,提高钛酸铋对光的利用率,即提高其催化效率。虽然该催化效率有提高,但是由于其采用贵金属,其制造成本高,且水热合成法繁琐复杂,使得该工艺在规模化生产应用存在限制;中国发明专利201610134966.3公开了一种钨酸铋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铋源、钨源和临界水混合,固液分离,固体部分干燥后得到钨酸铋纳米光催化剂,该制备方法为高温固融法和水热法,高温固融法所需温度800-1000℃、反应时间10-72小时,具体过程中,将铋源、钨源和临界水混合,并通过固液分离的方法制备钨酸铋纳米光催化剂,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将所需温度降低到500℃,且反应时间较短,但是其所需反应高温仍较高,影响光催化剂的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它由碱式碳酸铋(Bi2O2CO3)和氯氧化铋(BiOCl)组成,其重量百分含量为:
Bi2O2CO3 55%~90%;
BiOCl 10%~45%,
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
一种钴氧化物掺杂的碱式碳酸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