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9558.5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4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盛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02 | 分类号: | B05D7/02;B05D5/06;B05D1/00;B05D3/10;B05D3/02;B29C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42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生产工艺 | ||
1.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注塑
a、原料:按重量份数选取注塑用工程塑料原料ABS50份、PC50份,筛分、混合以及除杂;
b、干燥:混合均匀的原料进行预干燥,预干燥温度90-110℃,预干燥时间5-6小时;
c、料斗除杂、上料:使用之前对料斗进行除杂操作,通过一体化进料装置上料;
d、过渡段熔融:在注塑机的注塑部分和进料部分之间设置原料熔融段,所述原料熔融段分为四段式熔融,第一段温度130-140℃,第二段温度140-150℃,第三段温度150-160℃,第四段温度160-170℃;
e、注塑成型:包括填充和保压以及冷却;
f、脱模:取出工件;
g、表面质量检查;
h、清理:去取水口料;
i、终检、包装入库;
2)PVD底漆
a、前处理:采用异丙醇对汽车内饰件素材进行擦拭处理,去除表面油脂,擦拭过程中先在异丙醇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在浸泡的过程中对汽车内饰件进行表面擦拭,擦拭完后用清水清洗2-3遍;
b、预加热:通过预加热操作去除汽车内饰件素材内的水分,加热温度的升温速度为1.5-2℃/min,温度逐渐加热到50-60℃,保温干燥蒸发水分;
c、干冰前处理:预加热后的汽车内饰件素材逐渐降温至常温后,通过干冰进一步去除素材表面才残留的油脂;
d、喷涂底漆:底漆涂层膜厚控制在15-20 ,喷涂环境,温度20-25℃,湿度50-70%;
d、加热流平:对上述汽车内饰件素材表面进行直接加热;
e、固化:固化条件:能量1600-1800mj/cm2,强度120-140mw/cm2,使用UV固化方式可以更彻底的固化漆膜;
3)PVD镀膜:镀层厚度控制在2-3之间,镀膜室环境,温度20-25℃,湿度40-50%,控制湿度可以加速PVD设备抽真空;
4)PVD色漆
a、预加热:温度60℃/3min;
b、静电除尘:采用往复式高压静电除尘;
c、喷涂色漆:膜厚范围控制在5-8;
d、加热流平:加热温度为60℃/3min;
e、固化:固化条件能量900-1000mj/cm2,强度150mw/cm2;
5)镭雕:经上述步骤处理过的汽车内饰件素材先定位到专有的定位工装上,控制激光能量;
6)PVD面漆
a、静电除尘:采用往复式高压静电除尘;
b、喷涂面漆:膜厚范围控制在10-15,喷涂环境,温度20-25℃,湿度50-70%;
c、加热流平:加热温度为60℃/3min;
d、固化:固化条件:能量1500-1700mj/cm2,强度120-150mw/cm2使用UV固化方式更彻底的固化漆膜;
所述“预加热”操作中均采用红外的加热方法加热,将汽车内饰件素材置于圆筒式红外线加热设备进行加热操作;
所述圆筒式红外线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圆筒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加热圆筒之间设置过渡腔,所述加热圆筒上端一体加工带有进料开口的上端盖体,所述上端盖体与所述加热圆筒的底面之间设置一圈成圆形排列的红外线加热管,汽车内饰件素材置于该圆形内进行旋转加热;
所述上端盖体上面还设有调节式密封盖体,所述调节式密封盖体包括结构相同的左盖体和右盖体,所述左盖体与所述右盖体均旋转连接在所述调节式密封盖体上,并在所述左盖体与所述右盖体中心位置开有半圆形进料口,两个所述半圆形进料口形成一个所述汽车内饰件的整体进料口,在每个所述半圆形进料口内密封设置密封圈;所述左盖体和右盖体的结合面分别设有相吸的磁性板;
所述加热圆筒内表面设置一层热反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进料装置包括等量进料段、筛分除杂段、混料段以及烘料段,所述等量进料段、筛分除杂段、混料段以及烘料段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在原料预处理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5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