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6165.7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杰;铁文君;刘翔禾;程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95;E01C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丹,刘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交叉口 综合 待行区 优化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它包括位于道路中心的道路交叉口(7)和围绕道路交叉口(7)设置的多条马路,每条马路上均设有进口道和出口道,其特征在于,进口道包括右转车道和非右转车道,右转车道设置在出口道的最外侧,非右转车道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多条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
非右转车道前方设置有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内设置有多条车道,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内相邻车道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减少3-4m;
非右转车道的前端设有第一停车线,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的前端设有第二停车线;第一停车线处设有预信号灯,第二停车线处设有主信号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右转车道外侧设置有车道线边缘线(1),非右转车道和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的内侧设置有对向车道分界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口道的上方设置有综合待行区预告标志(4),综合待行区预告标志(4)距离第一停车线的距离为200-300m,综合待行区预告标志(4)包括预告标志背板(10),预告标志背板(10)上设置有预告标志告示信息(8)和预告标志距离信息(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口道距离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30-60m位置的上方设置有综合待行区告知标志(5),综合待行区告知标志(5)包括告知标志背板(12),告知标志背板(12)上设置有告知标志告示信息(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交叉口综合待行区(3)包括缓冲段和待行段,缓冲段的道路地面上设置有虚线,且虚线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待行段的道路地面上设置有实线,且实线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停车线前方5m位置上方设置有综合待行区前车辆行进方向及交通预信号标志(6)。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优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道路交叉口的预信号灯包括预直行信号和预左转信号,道路交叉口的主信号灯包括直行信号和左转信号;
相位一:道路交叉口内某一条马路上的预信号灯的直行信号放绿灯,左转信号放红灯,直行车道的车辆进入交叉口综合待行区;
相位二:该马路上的主信号灯的直行信号放绿灯,左转信号放红灯,交叉口综合待行区内的车辆进行直行通行;
相位三:该马路上的预信号灯的左转信号放绿灯,直行信号放红灯,左转车道的车辆进入交叉口综合待行区,且交叉口综合待行区内靠外侧的排队车辆数小于靠内侧的排队车辆数;
相位四:该马路上的主信号灯的左转信号放绿灯,直行信号放红灯,交叉口综合待行区内的车辆进行左转通行;
以上四个相位依次轮流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交叉综口合待行区优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右转车辆不受信号灯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交叉综口合待行区优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道路交叉口的主信号灯和预信号灯的相序,避免车辆左转时对向车道车辆通行产生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1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