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6186.9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叶飞;颜文波;岳文凯;陈赋;陈海峰;王小燕;谢志威;田纪兰;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意外 移动 检测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系统,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输入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相连的第一再平层上门区输入电路和第二再平层上门区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相连的第一再平层下门区输入电路和第二再平层下门区输入电路;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且具有第一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和第二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本发明的检测及保护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单元通过采用具有逻辑运算的信号输入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可靠性;信号采集、信号输出均采用并联的双通道设计,由此可以保证轿厢位置信号的可靠采集、传输、处理及输出,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防护技术,尤其是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及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常用的形式均为曳引式,即采用钢丝绳将电梯轿厢悬挂着,通过钢丝绳与曳引机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轿厢进行移动,类似一个滑轮组。当电梯轿厢位于楼层开门区域时,曳引机停止转动,同时曳引机上的制动器处于闭合状态,类似汽车轮胎刹车的作用,将曳引机上缠绕钢丝绳的曳引轮抱死,使其不再旋转,这时电梯轿厢静止不动,以便上下乘客。当电梯轿厢需移动时曳引机电动机开始工作,同时制动器松开曳引轮,轿厢即可上下移动。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是指原本需要电梯轿厢静止不动的时候,如上、下乘客时,轿厢却由于各种原因仍在移动,此时危险性极高,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危险。如中国专利文件CN105438911A公开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控制电路,其中的位移检测传感器输入信号处理单元,其中的信号处理单元采用多个继电器对位移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可靠性差,可能出现误判、失效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及保护系统,用于防止电梯轿厢意外引发安全事故,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及保护系统,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曳引机控制单元和制动器控制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曳引机控制单元、所述制动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检测及保护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电梯轿厢是否位于平层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输入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相连的第一再平层上门区输入电路和第二再平层上门区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相连的第一再平层下门区输入电路和第二再平层下门区输入电路;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且具有第一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和第二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及保护系统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再平层上门区输入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的一个输入端与电源端子相连,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一或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或门具有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逻辑输出端子,所述第一逻辑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或门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逻辑输出端子还与所述第一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二再平层门区输出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逻辑输出端子还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