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6229.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吴翔;张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E04H6/2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车辆 移动 装置 | ||
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包括车台架,由车台架前、后框条、车台架左、右框条围成,对应于车台架左、右框条的右、左侧的位置有车台架左、右横梁;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在对应于车台架左、右框条的左、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连接;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位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内,左、右驱动轮机构在对应于左、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左、右侧连接,同时与车台架左、右横梁连接;车辆轮胎托脚左、右调整机构搭载在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上且与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连接。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且方便维护;提高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社会保有量也同时以惊人之速增长,伴随而至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于是立体车库可在节约资源与解决停车难之间起到理想的平衡作用。
如业界所知,作为立体车库通常配备有车辆移动装置(即习惯所称的“车辆搬运器”),常见的车辆移动装置有载车板型搬运器、梳齿型搬运器和车辆轮胎夹持搬运器,载车板型搬运器的长处是:不论是工作方式还是搬运过程均较为简单,缺点是:通常适用于较低层的立体车库,尤其,因首先需存取载车板才能完成存取车工作,因而存取车的效率较低;梳齿型搬运器虽然能利用立体车库的车位和搬运器自身的梳齿上下交错完成车辆的搬运,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长处,但是由于对立体车库的泊车位的要求十分严苛,因而立体车库的设计制造成本高并且泊车位的安全系数相对低;由于车辆轮胎夹持(也可称“挟持”)型搬运器能够直接探入车辆下方,利用夹持器将车辆轮胎夹起并且将车辆送至所需的停车泊位,因而具有搬运效率高、立体车库投资成本低、存取车方便等长处,并且成为了目前立体车库的主流搬运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1316132C推荐的“仓储式立体车库纵横向转换装置”;CN201428256Y提供的“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车辆输送装置”;CN106013891A介绍的“一种立体车库车辆输送装置”,等等。
典型的并且为前述车辆轮胎夹持型搬运器范畴的中国专利如CN101672121A揭示的“夹持轮胎式立体车库汽车搬运器”、CN104018710B公开的“立体车库的智能搬运器”和CN105484546A公布的“一种立体车库车辆搬运器”。并非限于例举的属于轮胎夹持型搬运器范畴的这些专利的共同特点是:由相应的动力机构使四对夹臂相向位移或彼此斥开,但是存在以下通弊,具体以CN105484546A为例,其一,由于相对于四对(共八个)夹臂便由四对即八个动力机构,因而一方面结构极其复杂,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大制造成本并且增大维护难度,再一方面不利于节能;其二,由于车辆的类型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车辆如越野车、轿车等一对前轮与一对后轮之间的距离便存在差异,因而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差,即存在对车辆的挑剔性,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对同一立体车库配备应对不同类型车辆的搬运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轮胎托持机构替代轮胎夹持机构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轻日常使用中的维护难度、有利于增进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而藉以节约资源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