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7141.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8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项乐宏;林涛;李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18 | 分类号: | F16M11/18;F16M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臂 显示器 固定件 显示器支架 连接结构 安装腔 凸起 超薄型显示器 显示器背部 插入安装 连接方式 直板式 腔内 竖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显示器、固定件和至少一条连接臂,所述显示器的背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开有安装腔,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插入安装腔内并固定在安装腔内,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由于一般的直板式连接臂难以与超薄型显示器的背部稳定的连接,但是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是将连接臂一端插入显示器背部的凸起的安装腔内,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牢固,简单而且减少了显示器背部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间,使得超薄型显示器使用所占空间更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常用的电器。早期的显示器带个大屁股、有的身体肥硕、总跟轻薄没关系。现如今的显示器越做越薄、不薄似乎就没有市场。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超薄电视已经成为用户选择电视时首要参考的要素之一。随着现代人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狭小,也的确只有不占空间的超薄显示器才有机会成为客厅的主角。
超薄显示器的背部的后壳由于需要一个用于放置放置显示器电路、控制件的空间,会形成一段凸起,一般的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的连接臂为条形结构,连接臂直接与显示器背部固定连接,所以安装时连接臂与凸起面固定连接,由于凸起占据一定空间,所以显示器无法做到贴壁安装,削弱了超薄显示器节约空间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背部具有凸起的显示器,安装后节省显示器与连接装置整体所占空间的的连接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显示器、固定件和至少一条连接臂,所述显示器的背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开有安装腔,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插入安装腔内并固定在安装腔内,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紧凑,由于一般的直板式连接臂难以与超薄型显示器的背部稳定的连接,但是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是将连接臂一端插入显示器背部的凸起的安装腔内,连接臂的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牢固,简单而且减少了显示器背部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间,使得超薄型显示器使用所占空间更少。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安装腔处开有用于固定连接臂的锁定孔,该锁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臂的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将连接臂固定于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与安装腔之间设有安装导套,所述锁定件依次穿过锁定孔、连接臂与安装导套固定连接,安装导套对连接臂起到限位作用,而且安装导套作为锁定件的固定点对显示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的与固定件连接处的设有挂钩,该连接臂通过挂钩与固定件,连接臂与固定件通过挂钩的方式,使得本连接装置装卸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的与固定件连接处的设有弹性锁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件包括用于锁扣,该锁扣与连接臂铰所述锁扣一端连有弹簧,另一端连有拉绳,拉动拉绳时锁扣与固定件分离;放松拉绳时,锁扣与固定件卡接。
一种显示器与显示器支架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显示器、固定件和至少一条连接臂,在显示器的背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在垂直方向上开安装腔,安装时,先将连接臂的一端插入安装腔内,并将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在安装腔内,然后再将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实现将显示器连接在显示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安装导套,所述凸起的安装腔处开有用于固定连接臂的锁定孔,连接臂与安装腔的连接是指,连接臂的一端插入安装导套后,通过一个锁定件依次穿过锁定孔、连接臂与安装导套连接,将连接臂的一端与安装导套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7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