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刚性材料的多框架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8763.8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托德·R·法尔;安德烈·巴卡里奥夫;吉拉德·达马里;奥弗·里克利斯;金在律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028 | 分类号: | B65H23/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汤慧华,郑霞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材料 框架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非刚性材料的多框架制造装置。本文的各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由非刚性材料制造物品的多框架制造装置和用于使用多框架制造装置制造物品的方法。该多框架制造装置包括多个分立的框架,每个框架都包括使其能够在顺序布置的加工站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都允许向前和向后大体上水平地移动。用于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机构允许向上和向下大体上竖直地移动。用于至少两个框架的移动机构的致动可以允许框架转换其相对位置。另外,每个框架都包括至少一个夹持机构,该至少一个夹持机构用于使非刚性材料暂时地固定在框架上的适当位置以用于加工。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用于制造物品的多框架制造装置。各方面还涉及使用多框架制造装置制造物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刚性材料可以从材料原料(包括大卷或连续幅材)供给到组装线或传送带型制造系统或机器中。在材料部分如此大的情况下工作可能是麻烦的。事实确实如此,因为非刚性材料通常在被置于张力下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是可拉伸的。试图在引起材料拉伸的张紧状态下处理非刚性材料可导致具有错误或变形并因此不可用的制造物品。
发明内容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由非刚性材料制造物品(例如,服装、鞋内衬(sockliner)以及类似物)的多框架制造装置。该多框架制造装置包括多个分立框架。每个框架都包括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框架在组装线或传送带型的制造系统中的顺序布置的加工站之间移动。每个移动机构都允许向前和向后大体上水平地移动。另外,用于多个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机构允许向上和向下大体上竖直地移动。用于多个框架中的至少两个的移动机构的致动、同步或异步可以允许框架转换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加工站中的相对位置。
每个框架都包括至少一个夹持机构,该至少一个夹持机构包括打开的材料接收位置和闭合的材料夹持位置。当非刚性材料装载到框架中的一个上时,框架的夹持机构处于打开的材料接收位置。一旦材料处于适当位置处且处于非张紧状态下(即,拉紧但未被拉伸,使得材料在任何方向上大体上不变形),则夹持机构闭合到闭合的材料夹持位置使得其将非刚性材料暂时地固定在框架上的适当位置以用于加工。如果材料从其被装载到框架上的材料原料多于作为单个加工单元加工所需的量,则材料的被夹持的部分可被切割或以其它方式与较大量的材料分离使得其可以被更可管理地加工。
本文的各方面还涉及使用多框架制造装置制造物品的方法,该多框架制造装置被包括在具有在组装线或传送带型布置中的多个顺序布置的加工站的制造系统中。非刚性材料在非张紧状态下装载到多个框架中的第一框架上。该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一个夹持机构,一旦材料位于第一框架上的适当位置,则该至少一个夹持机构被致动使得其闭合并且将非刚性材料暂时地保持在框架上的适当位置以用于加工。固定到第一框架的非刚性材料处于拉紧状态下但未被拉伸,使得未造成材料变形。与第一框架联接的移动机构在材料就位的情况下促使框架在第一方向上至少大体上水平地移动。同步或异步地,与第二框架相关联的第二移动机构被促使大体上竖直地移动和在反方向上大体上水平地移动,以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转换其各自在多个加工站中的位置。
本文还涉及以下方面:
1)一种制造工具,包括:
第一矩形框架,其具有围绕第一中央空隙的至少一个周边侧壁;和
第二矩形框架,其具有围绕第二中央空隙的至少一个周边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框架中的每一个的两个相对的侧部包括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暂时地夹持非刚性材料,所述移动机构允许在第一平行侧轨和第二平行侧轨之间进行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1)所述的制造工具,其中所述夹持机构是具有打开的材料接收位置和闭合的材料夹持位置的夹紧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未经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7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