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废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1351.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创新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废气 净化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泥废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促进石油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近期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保统筹衔接,加强生产、运输和利用等全产业链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源头控制和污染物治理,推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开采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对油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势在必行。
国内对油泥处理处置研究起步较晚,油泥综合处理技术和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基本采用焚烧处理、热解处理、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等常规技术路线。油泥在焚烧处理过程中,高温氧化炉对油泥进行高温深度氧化产生的废气经裂解和干化后含有大量余热,且需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CN205392069U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型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箱体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且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入口均流网、螺旋水管、喷水环管、丝滤模块单元、等离子电场单元、活性炭单元和出口均流网。CN105126512A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除尘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除尘器本体和冷水槽,在除尘器本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吹吸室、粉尘沉降室(过滤层和电除尘层)和储灰腔,除尘器出气口处设置的出气管道盘绕并紧贴在冷水槽外壁,对工业废气中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CN204806906U提供了一种烧结大烟道低温废气余热回收及净化装置,该装置通过横竖多管除尘装置预处理烟气中粉尘,利用布袋除尘器吸收烟气中的微小粉尘,利用能源回收装置回收低温能源并降低烟气温度,利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废气中的二噁英,通过脱硫脱硝系统喷淋进行低温脱硫、脱硝。然而上述装置仍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热量回收率较低、废气净化效率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油泥烟气净化效果差、余热利用效率低,且烟气净化和余热利用不能有效兼顾等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余热利用效率高,废气处理效果好,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泛的油泥废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泥废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罐体分成上下两个密封的腔室,上腔室为余热利用室,下腔室为废气净化室,上腔室的近顶端一侧设置有废气入口,上腔室近顶端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方罐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腔室近底端设置有进水口,上腔室内设置有螺旋气管,螺旋气管连接废气入口,螺旋气管末端设置有竖直气管伸入下腔室近底端与气体分布器连接,气体分布器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连接下腔室侧壁上的喷淋液入口,喷淋装置上方设置有催化吸附材料,催化吸附材料上方、下腔室近顶端侧壁上开设有洁净气体出口,下腔室底端设置有废液排放出口。
作为优选,上腔室为隔热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下腔室为耐腐蚀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气体分布器与喷淋装置间距不小于2 m。
作为优选,喷淋装置内所用冷却液体为具有氧化性及弱酸性或弱碱性液体。
作为优选,催化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下腔室底部为锥斗,底部倾角α范围为30°~60°。
本发明有益效果:与现有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螺旋式气管可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传热效率高;2)可回收利用废气中的余热,热能利用效率高;3)喷淋液与废气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可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4)催化吸附材料可确保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5)设备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6)废气处理效果好,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创新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创新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1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两步传质湿法脱硫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