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1943.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良;胡军;李传扬;余占清;李琦;林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9/10;B29K63/00;B29L3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式绝缘子 高压直流 电荷 自适应 上模 消散 浇筑口 浇注腔 浇注 下模 模具 绝缘子 闭合 外界连通 配合 | ||
一种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模闭合后形成浇注腔,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二浇筑口,所述浇注腔通过第二浇筑口与外界连通。其有益效果是:可配合多组分绝缘子浇注工艺,实现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的浇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以及环境友好等诸多特点,是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电能传输的有效手段。在输电走廊密集、险要地貌、江河湖海等特殊环境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则成为电能输送的最好选择。目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已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主要应用于交流电网中,而在直流输电系统中GIL的应用鲜见报道。近几年,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制造单位,如日本三菱、东芝、德国Siemens以及瑞士ABB等电力知名企业,都围绕直流GIL相继开展了研发工作,但均未见正式的商业运营报道,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工作于高压直流环境下,GIL设备中的盆式绝缘子表面会有电荷的积聚,这将畸变原有电场,导致绝缘件闪络电压显著降低。目前,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对直流GIL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其内部绝缘件在高压直流下的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电力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现有单一材料体系的盆式绝缘子,所用模具都是竖着放的,但是新型盆式绝缘子需要进行两次浇注,现有真空浇铸模具都是只能针对一种复合填料进行浇注,对于要求不同区域化采用不同组分的绝缘件来说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模闭合后形成浇注腔,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二浇筑口、第一浇筑口,所述浇注腔通过第二浇筑口、第一浇筑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下模的垂直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下模的内侧中部设有中央嵌块预留固定位。
所述第一浇筑口位于所述上模的上端,所述第二浇筑口位于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上模的垂直截面呈“m”形结构,所述上模的底端中部设有中央嵌块预留固定槽。
所述浇注腔包括绝缘浇注腔a、自适应浇注腔b、中央嵌件腔c,所述自适应浇注腔b位于所述绝缘浇注腔a的上方,所述中央嵌件腔c位于所述绝缘浇注腔a的中部。
所述中央嵌件腔c位于所述中央嵌件预留固定位、中央嵌块预留固定槽之间,所述绝缘浇注腔a位于所述下模的内侧下部,所述自适应浇注腔b位于所述下模内侧上部、上模内侧,所述自适应浇注腔b通过所述第二浇筑口、第一浇筑口与外接连通。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其有益效果是:
可配合多组分绝缘子浇注工艺,实现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GIL盆式绝缘子的浇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电荷自适应消散高压直流盆式绝缘子模具浇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浇注腔;3a、绝缘浇注腔;3b、自适应浇注腔;3c、中央嵌件腔;4、第二浇筑口;5、中央嵌块预留固定位;6、中央嵌块预留固定槽;7、第一浇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1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