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513.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嵩井启太;常盘充;真取忠弘;大本高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托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器托架,利用该传感器托架能够牢固地安装车载摄像头等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托架具有:托架(3),其安装有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摄像头(2);托架(3)的平板部(3a),其与摄像头(2)的卡合突起(2e)卡合来将摄像头(2)保持于托架(3);板簧(4),在将摄像头(2)安装于托架(3)时,该板簧(4)与摄像头(2)抵接并向保持该摄像头(2)的卡合状态的方向施力;和托架(3)的凸状结构(3j),其在摄像头(2)与板簧(4)抵接的状态下,卡合突起(2e)与平板部(3a)卡合时,将板簧(4)随着卡合突起(2e)向卡合方向的移动而变形的变形范围限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托架,该传感器托架用于安装车载用摄像头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一种技术:通过车载用摄像头拍摄车辆的前方,来准确地检测障碍物、步行者、车道位置、相向车辆的前大灯有无照明等。此时,车载用摄像头安装在被粘贴于前挡风玻璃的托架上。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车载摄像头主体的各凸起钩挂在托架的各钩状部上,同时使车载摄像头主体沿前挡风玻璃的玻璃表面从下方向斜后上方侧滑动,由此安装在托架上。当进行该作业时,首先,使车载摄像头主体的后表面与板簧接触,继而板簧被车载摄像头主体挤压而变形。
并且,在车载摄像头主体被板簧向前方施力的状态下,车载摄像头主体的卡合突起插入托架的卡合孔,并且与前方侧端部抵接,车载摄像头主体的上表面也与托架的粘贴部的背面(与车载摄像头主体相向的一侧的面)抵接。据此,车载摄像头主体以其前表面通过板簧的施力而被按压在托架上的状态下被固定(专利文献1/段落0040~0043、图1、图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03250号
在此,由于专利文献1的板簧仅将车载摄像头主体向前方施力,因此存在车载摄像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不稳定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考虑设置一种弹簧,其将车载摄像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向托架施力。
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托架那样,在向玻璃面粘贴的粘贴部呈平面状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当安装车载摄像头主体时,弹簧在上下方向上被强力按压而发生塑性变形,由此弹簧的加载力变弱而车载摄像头主体在托架上的安装变得不牢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托架,利用该传感器托架能够牢固地安装车载摄像头等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传感器。
本发明的传感器托架具有:托架主体,其安装于车辆,并且安装有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传感器;传感器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托架主体,与形成于所述传感器的卡合突起卡合来将该传感器保持于该托架主体;弹簧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托架主体,在将所述传感器安装于该托架主体时,该弹簧部件与该传感器抵接并向保持该传感器的卡合状态的方向施力;和限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托架主体,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弹簧部件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卡合突起与该传感器保持部卡合时,将该弹簧部件随着所述卡合突起向卡合方向的移动而变形的变形范围限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传感器托架,当作业者将传感器安装于托架主体时,弹簧部件与传感器抵接而发生变形,但弹簧部件的变形范围通过限制部被限制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因此,能够防止弹簧部件发生塑性变形而降低加载力,从而可将传感器牢固地安装于托架主体。
在本发明的传感器托架中,优选当所述传感器被安装于所述托架主体时,所述限制部与该传感器的规定部位抵接,并且该规定部位和抵接部分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当传感器被安装于托架主体时,托架主体的限制部和传感器的抵接的部分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因此,两者在大范围抵接。因此,安装时的传感器的压力不会集中在规定部位,由此能够防止传感器和托架主体发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