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2882.6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解永刚;刘帮华;胡均志;赵轩刚;何彦君;马骞;车军杰;范敏强;张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38;C02F1/40;C02F103/1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水 结构 旋流分离器 | ||
1.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填料(8)、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
所述罐体(1)安装在所述支撑脚(15)上,所述罐体(1)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12)、下部设置排污口(16)、中上部设置有人孔(10)、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9)、排渣口(6)、排油口(5)和溢流口(2);
所述罐体(1)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3),所述分流锥(3)下设分流帽(4),所述分流帽(4)与所述罐体(1)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排渣口(6);所述排油口(5)设置在所述分流帽(4)、分流锥(3)与所述罐体(1)构成的内腔壁上;
所述罐体(1)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7)和下滤板(9),所述人孔(10)与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8);
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垂直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腔中部,上端与所述呼吸口(20)连接,用于向罐体(1)外部排出罐体(1)内腔中的空气;所述U型收水管(18)设置在所述下滤板(9)与螺旋导流槽(11)之间的空腔内,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所述出水口(19)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流锥(3)内的排水管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
所述螺旋导流槽(11)设置在所述罐体(1)腔内,沿所述罐体(1)内壁螺旋向下,所述待处理液通过进水口(12)后送入所述螺旋导流槽(11)内,形成旋流分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设置有反冲洗水管(13)、反冲洗进口(14);所述反冲洗水管(13)设置在所述螺旋导流槽(11)下部,用来反冲所述螺旋导流槽(11)上聚集的悬浮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8)为泡沫粒珠石英砂、陶粒、核桃壳、纤维球的单种或多种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均由不锈钢、碳钢、PP或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9)、排污口(18)、排油口(5)、排渣口(6)、溢流口(2)均安装有电动阀或气动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电子液位计,用于实现自动化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8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件的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厨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