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885.X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真弘;中川敬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13/34 | 分类号: | H01T13/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罡;陆锦华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一种火花塞,用于提高耐提前点火性能。该火花塞具备:中心电极,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绝缘体,具有沿轴线的方向贯通的轴孔并在轴孔内保持中心电极;主体配件,配置在绝缘体的径向的周围并保持绝缘体;和接地电极,与主体配件电连接并在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间隙。主体配件具备在装配于内燃机时向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露出的前端筒部,前端筒部具有从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并供吸入到燃烧室内的气体通过的贯通孔,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从贯通孔的外周面侧的第一开口向贯通孔的内周面侧的第二开口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绝缘体的前端缘。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用于在内燃机等中对燃料气体进行点火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用于内燃机的火花塞中,在绝缘体的前端突出到内燃机的燃烧室侧的情况下,使配置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主体配件的前端部分突出到燃烧室侧并且在该前端部分设置通气孔。在该技术中可认为,通过设置该通气孔,能够得到绝缘体的冷却效果,能够提高耐提前点火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02842号
发明内容
在此,由于近年来的内燃机的高输出化等,因此存在火花塞在容易产生提前点火的更高温的环境下使用的倾向。因此,对火花塞谋求耐提前点火性能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在用于内燃机的火花塞中提高耐提前点火性能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作为如下的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一种火花塞,具备:中心电极,沿轴线的方向延伸;绝缘体,具有沿所述轴线的方向贯通的轴孔并在所述轴孔内保持所述中心电极;主体配件,配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径向的周围并保持所述绝缘体;以及接地电极,与所述主体配件电连接并在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主体配件具备在装配于内燃机时向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露出的前端筒部,所述前端筒部具有从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并供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的气体通过的贯通孔,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外周面侧的第一开口向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内周面侧的第二开口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所述绝缘体的前端缘。
根据上述结构,吸入到燃烧室内的气体从前端筒部的贯通孔的外周面侧通过贯通孔,向绝缘体的前端吹送。其结果是,能够利用吸入到燃烧室内的气体高效地冷却绝缘体的前端。因此,能够抑制由绝缘体的前端过度加热而产生提前点火的情况,能够提高火花塞的耐提前点火性能。
[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比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通过贯通孔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的增加。
[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筒部具有周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四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四个以上的贯通孔,无论火花塞装配于内燃机的周向上的位置如何,都能够高效地冷却绝缘体的前端。
[应用例4]根据应用例1~3中的任一例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以在从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开口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开口无法观察到所述绝缘体的方式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由内燃机的异常燃烧而产生的压力通过贯通孔而直接冲击绝缘体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由内燃机的异常燃烧引起的绝缘体的损伤。
[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1~3中的任一例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以在从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开口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开口仅能够观察到所述贯通孔的内壁的方式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