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仿生原理的结构散热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3373.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红;魏啸;熊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20;G06N3/0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仿生 原理 结构 散热 通道 布局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结构散热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其步骤:首先根据设计对象的外形尺寸,建立设计用的几何模型,再根据实际工况,对结构施加热源、热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每个单元的热耗散;采用散热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根据自然界分枝系统成长的机理,即分枝总是沿着使整个系统功能最优的方向和速度成长,散热通道的截面积反复进行更新,直至成长了的散热通道总体积达到预定的总体积上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结构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板壳结构上分布的散热通道的仿生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体积减小,内部元件集成化程度增加,能否将热量及时散出,决定了该类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而高效散热是该类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因为生热集中、散热空间有限,对电子元件进行强制对流散热的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散热的要求,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将用高导热材料形成的散热通道敷设于元器件表面或直接嵌入元器件内部,将热量快速导向外界环境,从而有效解决空间限制和散热效率的问题。
散热通道布局的合理设计是提高散热效率的关键。传统散热通道布局一般是经验设计和类比设计,难以实现复杂热边界条件下的最优布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板壳结构的散热通道分布优化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自然界生物分枝系统(如植物根系)形态的成长机理,将板壳结构上敷设的散热通道看做是分枝的生长过程,使结构智能地生长成最优的散热通道布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结构散热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根据设计对象的外形尺寸,建立设计用的几何模型,该几何模型由具有低导热系数的基底区域和高导热材料构成的初始散热通道组成,将优化设计的基底区域以4节点四边形板壳单元离散化,用2节点杆单元,将四边形单元节点两两相联,构成初始散热通道,并赋予其高导热系数;
2)根据实际工况,对结构施加热源、热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每个单元的热耗散;
3)以式(1)为散热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find x=(x1,x2,…xi)
min E=TTP (1)
P=kT
xmin≤xi≤xmax
式中,x为设计变量;E是结构的散热弱度;T为各节点温度的矢量;P为节点热载荷矢量;V为优化后的体积;n为单元总数;vi为第i个单元的体积;q为体积约束因子;V0为设计域初始体积;
4)根据自然界分枝系统成长的机理,即分枝总是沿着使整个系统功能最优的方向和速度成长,散热通道的截面积按照(2)式和(3)式进行更新:首先由(2)式计算得到的值,再由(3)式根据的值,更新散热通道的截面积
式中,i表示第i个离散单元;xmax和xmin分别是中间变量上下限值;z是迭代次数;α是阻尼系数,可保证在数值迭代过程中,计算的稳定性;Di由(4)式计算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3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