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5002.0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L29/08;G09B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设备及系统 测试题目 应用管理 预设 安全工作模式 答案 操作指令 儿童学习 接收输入 应用关联 娱乐应用 终端接收 准确率 预存 应用 输出 配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在处于预设的安全工作模式下时接收输入的针对预设的第一应用的操作指令;该终端输出预存的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测试题目;该终端接收针对该测试题目的答案;该终端根据该答案的准确率配置该第一应用的运行时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终端上的娱乐应用促进儿童学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普及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使用手机来拍照、看电影、玩游戏、办公、打电话,等等,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因为手机可以用来做各种事情,因此手机对人们的吸引非常大,包括对儿童的吸引;然而儿童年龄比较小,缺乏自制力,如果沉溺于手机上的娱乐应用(例如,游戏)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果完全杜绝儿童使用手机又不利于儿童学习新鲜事物。基于此各设备厂商和应用开发者都在研究手机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即“儿童模式”,手机工作在儿童模式下可以限制一些应用的使用,从而避免儿童沉溺于娱乐应用。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儿童模式”的功能界面示意图,图2是实现该“儿童模式”的功能界面中功能的流程示意图。图1展示了儿童使用被限制的应用每天最多可使用2次,每次最长使用15分钟,两次使用的时间间隔不得小于30分钟;图2展示了图1所示限制的实现流程,包括如下:1、手机获取用户(例如,儿童)点击启动某个应用的指令;2、手机判断该应用是否为预先设置的受控列表中的应用,该受控列表中的应用为需要限制儿童使用的应用;3、若不为受控列表中的应用,则可以直接打开该应用;4、若为受控列表中的应用,则判断该应用在当天的使用次数是否已经达到了2次;5、若已经达到了2次,则直接关闭该应用;6、若未达到2次,则判断距离上次运行该应用的时间是否低于30分钟;7、若低于30分钟,则直接关闭该应用;8、若不低于30分钟,则打开该应用供用户使用。后续,还要启动15分钟定时器,若该定时器定时的时长达到15分钟则会触发关闭该应用;如果期间应用受其他条件触发而关闭,且该应用运行的时间未达到15分钟,则触发关闭定时器。
举例来说,4岁的小明手机上有个“飞车”游戏应用,当小明点击此应用图标时,如果对于此应用小明爸爸没有作限制则直接打开。否则的话要看小明今天玩了几次了,如果已经达到2次了,则不给小明玩了。没超过2次的话,还要看距离上次玩游戏结束是否超过30分钟,如果没超过30分钟也不给小明玩。如果已经超过30分钟了,那么小明就可以顺利打开游戏进行玩了。但小明也不能玩的时间太长,如果超过15分钟还没退出的话,就会强制结束游戏。
手机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应该起到避免儿童沉溺于娱乐应用的作用,也应该起到督促儿童学习知识技能以提升儿童在未来的竞争力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模式”避免了儿童沉溺于娱乐应用却无法促进儿童学习知识技能,如何通过手机促进儿童学习知识技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既能够避免儿童沉溺于娱乐应用又可以促进儿童学习专业技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在处于预设的安全工作模式下时接收输入的针对预设的第一应用的操作指令;该终端输出预存的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测试题目;该终端接收针对该测试题目的答案;该终端根据该答案的准确率配置该第一应用的运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