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及阀针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6424.X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徐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阳明同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B29C45/27;B29C45/73;B29C4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阀式 热流 模具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及阀针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胶制品成品射出成型领域,热流道技术已广泛应用,热流道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塑料材料浪费,缩短成型周期提升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且成品的外观面不会出现进料痕迹,降低了生产成本。
熔融状态的塑料,经过热流道注入到多型腔的模具中,每一个型腔对应一个热嘴,现有技术中,每一个热嘴由一个气缸或油缸驱动,由于每一个热嘴的尺寸以及气缸或油缸的尺寸都是一定的,致使每个热嘴之间的中心间距无法实现小间距,而精密微小型产品模具的尺寸是由热嘴之间的间距决定的,所以,会造成模具体积过大,注塑机的吨位过大,能耗随之增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注塑出来的产品的精度反而无法保障。
其次,模具型腔数量多,要求各型腔进胶要保持平衡,所以进胶和阀针的动作必须保持同步,多个阀针打开和关闭必须同时,由此才能保证注塑的各型腔产品同步充填完整,产品压力均衡,质量标准一致。而现有技术中,每一个热嘴由一个气缸或油缸控制,所以上述参数很难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单元使用少的、降低成本、提升注塑一致性和同步性优良的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及阀针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如下:
阀针组件,包括动力单元和连接在所述动力单元上的阀针,还包括阀针板,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阀针板带动多个所述阀针做沿所述阀针轴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或油缸。
动力单元带动阀针板做往复直线运动,可知动力单元为直线运动装置,可根据使用需求选用不同的直线运动装置。气缸和油缸为一个标准件,其驱动力与运动行程唯一,可根据缸的技术参数设计模具。根据阀针板面积的大小以及针阀式热流道模具的尺寸规模选用相应数量、驱动力和行程的气缸或油缸。通常驱动力需求较小时选用气缸,驱动较大时选用油缸。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二解决方案如下:
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模具本体中的热流道,还包括上述的针阀组件和热嘴,所述模具本体中还形成有局部与所述热流道连通的多个阀腔;
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模具本体固定,每一所述阀腔贯穿所述模具本体的表面处设有所述热嘴,每一所述阀腔中设有一个所述阀针,所述阀针的往复直线运动使所述热流道与所述热嘴连通和隔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流道板和连接在所述流道板上的至少一个分流注塑头,每一所述分流注塑头贯穿形成有多个所述阀腔。
将模具本体分成流道板和多个分流注塑头的结构,相对现有技术的将所有的阀腔均单独设有气缸或油缸,单独设有加热圈的结构,实现了热流道小间距。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注塑头呈圆柱状,多个所述阀腔均匀的贯穿所述分流注塑头,所述分流注塑头轴向与所述阀针轴向相同。
圆柱状的分流注塑头受热、散热均匀,能保证均布于所述分流注塑头中的阀腔受热均匀,以达到优良的注塑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道板上的加热单元,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分流注塑头均为导热元件。
加热单元设于流道板上加热流道板,流道板和分流注塑头均为导热元件,热量由流道板传导到分流注塑头上,每一分流注塑头受热均匀,始终保持热流道和阀腔中的原料为熔融的理想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热嘴的露出端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设有隔垫。
传统的热嘴头部因热膨胀没有与模具本体贴合,头部有死角存胶。比如在注射胶体时,胶体会流入空隙当中,存留,持续加热,会使塑料发黄,如流入到型腔中,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再如,当注射一种颜色的塑料时,这种颜色的塑料不可避免的会流到空隙中存留,再注入另一种颜色,会与存留的这种颜色的塑料混合,流到型腔中造成产品混色,同样会影响到产品。因此现有技术在此结构上存在巨大缺陷。在热嘴头部设有隔垫,无死角,塑料不会存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隔垫为弹性元件。
弹性的隔垫将模具本体与热嘴之间的间隙填满,尽可能的减小间隙和死角,提高注塑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阀针板与所述模具本体通过导柱固定连接,所述阀针板沿所述导柱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阀针板与所述导柱之间设有滚珠导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阳明同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阳明同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气化锅炉及生物质气化锅炉系统
- 下一篇:三次风浓淡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