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冲压模具及整形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6610.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申;陈世涛;徐肖;王肖英;李伟浩;吕晓如;高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宋少华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面 整形 机构 冲压 模具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冲压模具及整形工艺。
背景技术
在汽车整车开发中,模具工装开发占其大部分开发成本,也是限制整车开发周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降低冲压件工序数和缩短工装开发周期是整车开发的核心任务。
在现有技术中,对汽车板件的成型通常需要多个工序来完成,比如在对汽车的翼子板成型过程中,通常需要五个工序来完成,其中整形工序和两侧翻边工序则需要分为两个工序分别进行,若能够将整形操作和翻边操作通过同一工序来实现,可以降低模具的开发成本,降低生产费用,同时也可以缩短工装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研究一种可以在同一工序对汽车翼子板的多面进行整形的模具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冲压模具及整形工艺,以实现在同一工序对板件上的多个面进行整形操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包括:
本体和压料芯,均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
整形镶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斜楔,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
翻边刀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斜楔上。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氮气缸,所述氮气缸的驱动端与上模座相连。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上墩块和下墩块,所述上墩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靠近上模座的一面,所述下墩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靠近下模座的一面。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防侧导板。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导套,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导柱,且所述导柱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套中。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机构通过所述限位螺栓与上模座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中,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机构,且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整形凸模,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机构与所述整形凸模配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整形工艺,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冲压模具,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将翼子板坯料放置于下模座上;
步骤S200、驱动上模座下行,对翼子板坯料整体进行预压;
步骤S3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机构上的整形镶块对整形区进行整形;
步骤S4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机构上的斜楔,使斜楔带动翻边刀块对翻边区进行翻边;
步骤S500、驱动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压紧,实现对翼子板坯料上的整形区的最终整形和翻边区的最终翻边。
本发明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及冲压模具及整形工艺,通过在本体上设置整形镶块,实现了对翼子板坯料上整形区的整形操作,通过设置斜楔和翻边刀块,实现了对翼子板坯料上翻边区的翻边操作,进而实现了在同一工序上同时完成整形和翻边的操作,由此降低了模具的开发成本,降低了生产费用,同时也缩短了工装开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体、压料芯与整形凸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体、斜楔、压料芯和下模座配合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机构与上模座配合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形工艺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110-氮气缸 120-限位螺栓
130-导柱140-导套 150-防侧导板
160-上墩块170-下墩块 180-整形镶块
200-压料芯300-斜楔 310-翻边刀块
400-下模座410-整形凸模 500-上模座
600-翼子板610-整形区 620-翻边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框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厚料薄壁冲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