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碳二维材料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6726.7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曾高峰;何晓帆;李桂花;戚本郁;张延风;孙予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71/38;B01D71/70;B01D61/36;B01D67/00;B01D6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燕;许亦琳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二维 材料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制备氧化氮化碳二维材料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氮化碳进行氧化获得氧化氮化碳;将氧化氮化碳分散在溶剂中,通过超声剥离成片层状,形成氧化氮化碳分散液;
2)将氧化氮化碳分散液与高分子成膜液混合形成复合膜膜液;
3)通过浸渍-干燥法在多孔载体表面形成氧化氮化碳二维材料复合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制备氧化氮化碳包括以下步骤:a)将氮化碳加入浓硫酸中,再加入高锰酸钾反应;b)加水,并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直到不再有气泡产生,获得分散液;c)将分散液进行固液分离即获得氧化氮化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氧化氮化碳分散液中氧化氮化碳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3~0.6mg/m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氮化碳为对二氰胺进行高温处理获得,所述高温处理的温度为500~6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剂选自水、乙二醇和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成膜液为聚乙烯醇或聚二甲基硅氧烷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所述溶剂为选自水、乙二醇、正己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分子成膜液还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wt%;
高分子成膜液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wt%;
所述聚乙烯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0~80000;
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为45000~65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氧化氮化碳与聚乙烯醇或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之比为(1~3):5;
步骤3)中,所述多孔载体选自多孔陶瓷和多孔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3)中,所述多孔载体的构型包括管状、片状和中孔纤维;
步骤3)中,所述浸渍-干燥法为将多孔载体放入复合膜膜液中进行每次浸渍后进行干燥。
9.一种氧化氮化碳二维材料复合膜,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获得。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氧化氮化碳二维材料复合膜在含水恒沸物中分离出水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7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