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与明文相关密钥流生成机制的混沌图像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6798.1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付冲;郑宇;何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明文 相关 密钥 生成 机制 混沌 图像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与明文相关密钥流生成机制的混沌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基于“置乱—扩散”架构实现。置乱算法基于像素点交换机制,交换目标的位置由logistic混沌映射生成。扩散密钥流基于广义Lorenz‑like系统生成,并引入了一种与明文相关的密钥流元素量化机制。该机制增强了加密系统抵御已知明文和选择明文攻击的能力,同时加速了扩散过程,可减小达到理想扩散性能所需的扩散轮数。与现有密钥流与明文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混沌序列无法在多轮加密中重用的问题,因此具有更低的计算负载。密码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加密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沌图像加密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具有与明文相关密钥流生成机制的混沌图像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作为最直观的信息载体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在以Internet、无线网络等为代表的开放性网络中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访问与共享。与此同时,商业、金融、医疗、科研、军事、政治等诸多敏感领域的图像信息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经常会遭遇到各种潜在的人为攻击,包括信息的非法获取、篡改与发布等,给信息拥有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密至关重要。
近年来混沌理论的发展为图像加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学者发现混沌学与密码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混沌系统具有的初值与系统参数极端敏感性、遍历性、轨道不可预测性以及良好的伪随机性等一系列特性,使其能够很好地满足构建一个安全性能良好的密码系统的需求。基于混沌动力学构造的加密系统,提供了安全性与加密效率的一个良好的平衡,其既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保证,又具有软、硬件实现简单,速度较快的特点,特别适合对数据量较大的数字图像进行加密,实现数字图像的实时、安全传输。目前,混沌图像加密算法已成为图像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和研究热点,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1998年,美国学者Jessica Fridrich首次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图像加密架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通过“置乱”(confusion)与“扩散”(diffusion)两个核心模块来实现一个安全的加密系统。在置乱阶段,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位置以一种伪随机的方式被打乱,但像素值通常保持不变。对于扩散过程,除了改变每个点的像素值以外,其另一个核心功能是将每个像素点的影响扩散至整个密文图像,从而保证加密系统可有效抵御差分攻击。
在其后十余年间,世界各国学者以Fridrich所提出的架构为基础,对基于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技术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与此同时,针对此项技术的密码学分析工作也蓬勃展开。近年来学者们相继发现在现有的很多方案中,用于扩散的密钥流仅与密钥相关,即如果密钥不加以更改,相同的密钥流将用于加密不同的明文图像。此类设计方法在单轮加密的情况下,极易受到选择明文或已知明文攻击。例如,攻击者可构造一幅由特殊像素值构成的明文图像(例如全白或全黑图像),应用加密系统对该图像进行加密。现代密码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密码算法本身是完全公开的。攻击者基于对加密算法的掌握,通过将密文图像与明文图像相比较,可得到所使用的密钥流。而基于实现代价考虑,在绝大部分实际应用中,加密系统一般不采用一次一密机制,因此密钥流的破解意味着加密系统的失效。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将密钥流元素与明文相关。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利用明文影响混沌系统的迭代过程,例如,利用明文扰动混沌系统的轨道。混沌加密过程一般由多轮完成,由于混沌迭代过程与明文的相关性,混沌序列不再能够被不同轮的加密操作所重用。这是因为对于第二轮加密而言,第一轮加密生成的中间密文相当于第二轮加密所操作的明文,因此每一轮加密都需要重新迭代混沌系统以产生独立的密钥流,否则无法完成解密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故障录波的架空线路故障指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