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699.5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肖智;焦守恕;李全;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卡 毛细力 盖片 疏水 微流体通道 蛇形通道 沟槽组 加样区 驱动 开口方向 气泡问题 双面胶层 样本缓存 依次叠加 有效解决 蛇形 反应区 废液区 封闭端 干扰物 灵敏性 双面胶 信号区 粘合 流体 中空 捕获 相通 束缚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盖片、双面胶层、基片;所述盖片上设有加样区、疏水沟槽组;所述疏水沟槽组围绕成蛇形通道,蛇形通道一端与加样区相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双面胶为中空,只有周边与盖片、基片粘合在一起;所述基片上流体利用毛细力被疏水沟槽束缚在蛇形通道中间沿着盖片疏水沟槽围出的轨道进行涌动,形成蛇形无壁微流体通道;无壁微流体通道上从开口方向依次设有样本缓存区、信号区、干扰物清除区、捕获反应区、控速区、废液区。该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该测试卡,具有无壁的无壁微流体通道,有效解决通道气泡问题,同时测试卡灵敏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特别涉及一种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生化分析设备一直向小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和并行处理的方向发展。希望通过减少昂贵的试剂用量来降低经济成本,通过减小分析仪器的特征尺寸来加速分析过程。例如,规模化、并行化的生物探针阵列,节省了大量试剂成本,加快了分析过程,它促使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大型设备的制造、使用和维护复杂,而小型设备只需要处理微量样品,通过集成化的微流体网络,大大减少了流动控制的复杂程度。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微流控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微流控芯片技术源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Manz和Widmer等人提出的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也叫“Lab-On-a-Chip,LOC”的概念。该技术将微加工技术和微流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方寸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生化分析中的样品制备、生化反应及结果检测等过程。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基因、蛋白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和生化防卫等领域生化样品的探测、分析和操作技术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伴随着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特点(如心肌标志物浓度及其动态监测),定量POCT产品需求迫切,然而由于目前基于侧向层析技术的定量检测POCT存在重复性差、准确性低等特点,限制了定量POCT的应用。微流控芯片突出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其具有可灵活组合多种操作单元、整体可控的特点,可将检测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整合在一块芯片上;其次,由于芯片内的通道结构为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因而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扩散系数、传热快等特性,有效地加速了通道内的反应,大大缩短了整个分析时间;此外,由于在芯片微米级通道内进行检测,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仅为微升级甚至纳升级,极大降低了检测成本,可同时实现快速和低成本检测。
目前,基于毛细力驱动的微流控芯片主要有微点生物mlabs平台、Alere Trage平台,这两种平台均采用m型芯片设计,样本反应通道较短,亲和反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对抗体的亲和力要求较高。
此外,通常芯片内流体泳动通道侧壁由基片与盖片之间的胶层或其它物理结构形成,这种通道不仅在芯片封接过程中会产生溢胶或形成不规则焊点影响流体流动,而且要求很高通道表面处理均一性才能保证通道内不产生气泡。
而本文提供了一种无壁的无壁微流体通道,由于这种结构两边气压相等,更有利于流体泳动,有效解决通道气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该测试卡具有无壁微流体通道,由于这种结构两边气压相等,更有利于流体泳动,有效解决通道气泡问题,同时测试卡灵敏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毛细力驱动的测试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盖片、双面胶层、基片;所述盖片上设有加样区、疏水沟槽组;所述疏水沟槽组围绕成蛇形通道,蛇形通道一端与加样区相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双面胶为中空,只有周边与盖片、基片粘合在一起。
所述疏水沟槽深度0.1-1mm,优选0.1-0.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污染气体警报装置
- 下一篇:除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