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741.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伟;刘英明;薛晋;钟铮铮;宋美玲;雷秀兰;任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co base sub | ||
一种提高CO2超临界萃取得率的装料工艺,属于超临界萃取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萃取工艺装料方法填充紧密,通透性差,使得萃取得率不稳定且得率较低,原材料浪费大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取若干原料装于若干布袋中,并在布袋中均匀放置若干钢丝球,封口,取8个该布袋平铺放置于萃取反应釜釜底;另取若干原料,散放于第一步8个布袋上层;再取8个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平铺于第二步散放的原料上层;在第三步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上再散放若干原料;按此顺序,依次交替放置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和原料,至所需生产量为止。本发明出料稳定,得率高,可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临界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CO2超临界萃取得率的装料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萃取工艺装料方法,只是将原料全部装进料釜,物料填充非常紧密,通透性很差,使得萃取得率不稳定且得率较低,原材料浪费较大。因此,现有传统的萃取工艺装料方法,不实际也不实用,不能满足高效萃取有效物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萃取工艺装料方法填充紧密,通透性差,使得萃取得率不稳定且得率较低,原材料浪费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CO2超临界萃取得率的装料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CO2超临界萃取得率的装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 取若干原料装于若干布袋中,并在布袋中均匀放置若干钢丝球,封口,取8个该布袋平铺放置于萃取反应釜釜底;
b. 另取若干原料,散放于第一步8个布袋上层;
c. 再取8个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平铺于第二步散放的原料上层;
d. 在第三步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上再散放若干原料;
e. 按此顺序,依次交替放置装有原料和钢丝球的布袋和原料,至所需生产量为止。
所述布袋中原料和钢丝球的布置方式为:布袋底层放置一层原料,在原料上放置一层钢丝球,再在钢丝球上放置一层原料,以此顺序依次放置,至所需生产量。
每层的散放的原料的质量和8个布袋中的原料总和的质量比为1:1。
所述布袋为帆布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现有传统的CO2超临界萃取工艺装料技术,萃取出的有效提取物质较少,造成了操作成本高,不经济,提取物得率高低不稳定,波动性较大,且提取的有效成分浓度也偏低,常常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因此,现有的萃取装料技术很不理想。
使用本发明萃取装料工艺技术,适用于原料为细小颗粒状和粉状原料,尤其是湿度为20%-70%湿料(通透性很差)的超临界萃取有效物质的操作。很好的解决了CO2超临界萃取中物料通透性差的难题,出料稳定,得率高,可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布袋中原料装填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萃取反应釜中原料装填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萃取工艺流程图;
其中:1-原料;2-钢丝球;3-布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提高CO2超临界萃取得率的装料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原料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叶中茶多酚的高效提取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