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8988.7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尧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H01T1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宁兵兵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元件,火花塞的作用是把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发动机汽缸,在火花塞电极的间隙之间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油气,混合油气燃烧膨胀,提供发动机动力输出所需的能源。
传统的火花塞,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中心电极、陶瓷绝缘体、金属外壳以及焊接在金属外壳上的侧电极,中心电极设置在火花塞的一端,侧电极是与中心电极相对应设置在火花塞的同一端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相间隔有一特定间隙。借助该特定的间隙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在有脉冲电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弧,进而发生出电火花,以达到自动点火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火花塞的侧电极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一连接板以及一横板,其中,横板与中心电极相对应,而连接板是设置在横板与金属外壳之间,以达到将横板保持在中心电极上一特定位置的状态,且横板与中心电极之间相间隔有一特定间隙。 进一步,横板通常为一实心板体。
正是由于传统的火花塞的侧电极是采用实心板体的结构,所以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往往出现如下情况: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通过放电产生电火花后,电火花被实心的横板阻挡,不能充分释放,只能局限在较小的区域起作用,无法充分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油气,影响火花塞的点火效果,并使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下。而此是为传统的火花塞的主要缺点。
为了解决传统火花塞存在的问题,专利号为CN200710032917.X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对火花塞的侧电极(火花引导装置)结构进行改进。所述改进主要是在横板(火花发生部)上设置有通孔形式的引导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通过放电产生电火花后,电火花通过引导部的引导释放到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充分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油气,点火效果显著,提高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但采用该火花引导装置的火花塞仍存在以下缺点:发动机不易启动,容易出现“缺火”现象,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天,启动困难。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述火花引导装置中引导部的设置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的实际距离加大,所需击穿电压增高;二是侧电极上没有突出尖端的引弧结构,虽然在成功点火时会引出多处跳火,提升点火效果,但引弧的难度增加。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火花塞的性能,本发明的申请人经过苦心研究,多年实践,终于提出本发明的火花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火花塞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火花充分释放的高性能火花塞。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火花塞,包括中心电极、绝缘套管和金属外壳,绝缘套管套设在中心电极外,金属外壳安装在绝缘套管外,中心电极和金属外壳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金属外壳上对应中心电极设置有侧电极,
所述侧电极包括用于连接金属外壳的连接部、通过连接部设置在中心电极正下方的火花发生部,火花发生部与中心电极之间设置有放电间隙,火花发生部具有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
所述火花发生部对应中心电极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状分布的引导单元,
所述火花发生部上表面设置有向引导孔水平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对应中心电极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引弧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电极下端设置为具有尖部的锥形或针形,所述尖部对应引弧部。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中心电极下端设置为尖部,容易与另一极性的引弧部进行电弧放电,进而产生火花。
更进一步的,所述引弧部设置为针形。中心电极和引弧部两个尖端相对,进一步增加放电的成功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为一根或多根连接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对应中心电极开设有通孔。通孔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加快侧电极的散热,二是火花出现后,可以通过通孔向周边释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波纹状起伏或锯齿,增加上表面的表面积,加快侧电极的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火花发生部的下表面边缘设置有波纹状起伏或锯齿,增加下表面的表面积,加快侧电极的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孔包括上引导孔和下引导孔,所述下引导孔为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所述引导单元设置在下引导孔的内侧壁上。喇叭状的下引导孔可将携带火花的气流进行扩散式的释放,充分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油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尧,未经李忠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8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F6火花放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空间使用的负离子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