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炮多身管轴线平行度光学校准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0360.0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史凤光;曾文辉;吴建海;魏永晖;赵向东;崔玉龙;谭成章;李慨;睢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卓力新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6336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管 激光器 轴向 火炮 弹状 光点 全反射棱镜组 测量组件 光学校准 校准组件 轴线平行 激光束 望远镜 测角 半透半反棱镜 四边形光路 不平行度 光路反射 火炮身管 判断基准 校准技术 轴线方向 轴线重合 分划板 平行度 重合度 棱镜 校准 直射 重合 弹膛 多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炮多身管轴线平行度光学校准仪,涉及多管火炮的校准技术领域,包括弹状轴向激光器、校准组件、测量组件,全反射棱镜组。所述弹状轴向激光器分别安装在火炮基准身管G0和被测身管G1的弹膛内,发出与火炮身管轴线重合的激光束,调整全反射棱镜组以及校准组件、测量组件内的相应棱镜,使四边形光路共面,则弹状轴向激光器L2发出的激光束,经半透半反棱镜F直射至测角望远镜w2焦面的分划板上形成光点,通过比较其与来自轴向激光器L1经由光路反射至测角望远镜w2的光点重合度,即可判断基准身管和被测身管间的不平行度偏差,调整被测身管的轴线方向直至上述两光点重合,即完成了两身管平行度的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炮身管轴线标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炮多身管轴线平行度光学校准仪。
背景技术
火炮采用多身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弹幕的密集度,从而增加杀伤概率,而各身管之间的平行度是确保射击效果的核心指标,无论是火炮生产厂家的出厂检查,还是使用部队的日常训练维护,均必须对多身管轴线平行度进行校准。目前的检测校准手段,仍然沿用校靶镜瞄准远距离靶板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将支撑火力系统的底盘规正水平,然后将火炮方向高低归零,再反复调整靶板与基准轴垂直位置,存在着调整过程复杂、设备笨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多等问题,费时费力,校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炮多身管轴线管平行度光学校准仪,将弹状轴向激光器分别安装在火炮基准身管和被测身管的弹膛内,发出与火炮身管轴线重合的激光束,调整全反射棱镜组及相应棱镜,使四边形光路共面,通过观察两束激光在测角望远镜焦面的分划板上形成的光点重合度,即可判断基准身管和被测身管间的不平行度偏差,调整被测身管的轴线方向直至上述两光点重合,即可完成两身管平行度的校准。具有调校效率高,且轻便不受场地和供电限制等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炮多身管轴线管平行度光学校准仪,包括弹状轴向激光器L1、弹状轴向激光器L2、校准组件、测量组件以全反射棱镜组。弹状轴向激光器L1、L2分别安装在火炮基准身管G0和被测身管G1的弹膛内,校准组件、测量组件分别安装在G0和G1的炮口,全反射棱镜组安装在火炮身管尾部,轴向激光器发出与火炮身管轴线重合的激光束,调整全反射棱镜组以及校准组件、测量组件内的相应棱镜,使四边形光路BCDE共面,则弹状轴向激光器L2发出的激光束,经半透半反棱镜F直射至测角望远镜W2焦面的分划板上形成光点,通过比较其与来自轴向激光器L1经由光路反射至测角望远镜W2的光点重合度,即可判断基准身管和被测身管间的不平行度偏差,调整被测身管的轴线方向直至上述两光点重合,即可完成两身管平行度的校准。
所述校准组件包括测角望远镜W1、全反棱镜A、全反棱镜B,其中B允许移入移出。两个全反射棱镜反射面与轴向光束成45°角。A、B两棱镜反射面垂直,测角望远镜W1带有测量分划板,可通过测量手轮S1进行调整。
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角望远镜W2、半透半反棱镜E、30%透射70%反射棱镜F,E、F棱镜反射面与轴向光束成45°角。E、F两棱镜反射面垂直,测角望远镜W2有测量分划板,可通过测量手轮S2调整分划板。
所述全反射棱镜组包括全反射棱镜C、全反射棱镜D,通过400mm长的环套安装在基准身管与被测身管尾部,棱镜反射面与身管轴向成45°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力新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6336部队,未经北京卓力新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6336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03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