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光扩散剂的硅橡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1064.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8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姜彦;瞿鹏;张洪文;缪国元;缪丽锋;薛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6 | 分类号: | C08J3/16;C08L83/07;C08L83/04;C08L83/05;C08L33/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任晓岚 |
地址: | 213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扩散 硅橡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材料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扩散剂的硅橡胶微球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二甲基硅油、混合溶剂、交联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硅橡胶溶液;再将其加入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升温搅拌反应得到硅橡胶微球悬浮液;经分离后干燥,得到硅橡胶微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材料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扩散剂的硅橡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橡胶微球作为硅橡胶产品的一种,不仅具有硅橡胶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耐候性、生理惰性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润滑性、分散性,从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橡胶塑料工业、化妆品、涂料、颜料、光学产品等方面,并且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硅橡胶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为水解缩聚法和加成法,采用水解缩聚法制备硅橡胶微球时,反应时间长且设备利用率低,致使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而采用加成法制备硅橡胶微球,其工艺复杂,后处理困难,且催化剂易中毒失活,同时所制得的硅橡胶微球粒径不可控,大大增加了利用加成法实现硅橡胶微球工业化的难度,因此需对加成法进行配方及工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加成法制备硅橡胶微球工艺复杂、催化剂易失活、硅橡胶微球粒径不可控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硅橡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1)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二甲基硅油、混合溶剂、交联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硅橡胶溶液,
其中,交联剂采用含氢硅油,含氢硅油中硅氢基与PDMS中乙烯基的摩尔比为2:1,
二甲基硅油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4~1:12,混合溶剂由低沸点溶剂和高沸点溶剂组成,选择低沸点溶剂时要求其沸点低于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包括沸点小于50℃的石油醚、二氯甲烷等;选择高沸点溶剂时要求其沸点高于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包括环己烷、正己烷、正辛烷、甲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等,低沸点溶剂和高沸点溶剂的质量比为0.1:1~1:0.1,
二甲基硅油为低粘度二甲基硅油,如0.65cs、10cs二甲基硅油等,
催化剂为用低粘度乙烯基硅油稀释的铂金催化剂,铂金用量与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比0.02:10;
(2)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再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硅橡胶溶液,充分搅拌后升温至反应温度,并搅拌反应充分,得到硅橡胶微球悬浮液,
硅橡胶混合液加入的时候在搅拌的作用下分散成小液滴,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在小液滴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使得小液滴不容易聚并到一起,
其中,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吐温-60、斯盘-80、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等,本步骤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步骤(1)中的PDMS的质量比为1:10~4:10,本步骤中的去离子水与步骤(1)中的PDMS的质量比为10:0.5~2,
反应温度为50℃,从常温(25℃)升温至50℃用时1小时,并继续反应47小时;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硅橡胶微球悬浮液经分离后干燥,得到硅橡胶微球,具体为30℃干燥箱中充分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混合溶剂环境制备硅橡胶微球,反应初期,低沸点溶剂与高沸点溶剂共同作用,降低硅橡胶基胶的粘度,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低沸点溶剂逐渐挥发,高沸点溶剂挥发较慢,当硅橡胶微球固化成型之后,微球当中仍残存部分高沸点溶剂,在后期的低温干燥过程中,高沸点溶剂继续缓慢挥发,在此期间促使微球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最终形成了表面的粗糙结构;反之,微球内的溶剂如果挥发过快的话,微球表面结构还未来得及收缩,溶剂就已挥发完全了,制得的表面粗糙结构程度低、不明显(如本申请对比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未经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