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使用寿命无缝钢管增厚模具材质及其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2728.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瞿海霞;王超峰;朱翔宇;顾廷权;吴琼;姚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1D1/18;C21D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寿命 无缝钢管 模具 材质 及其 热处理 工艺 | ||
一种长使用寿命无缝钢管增厚模具材质及其热处理工艺,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4~0.6%,Si 0.8~1.2%,Mn 0.6~1.2%,Cr 2.5~3.5%,Mo 1.8~3.5%,V 1.2~3.0%,W 0.8~2.0%,Nb 0.35~0.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且需满足:C=0.03Mn+0.015Cr+0.16V+0.2Nb;(V+Mo+W/2)=3.4~5.7wt.%。本发明在4Cr5MoSiV1材质基础上,通过综合调整成分配比,并设计合理热处理工艺,开发可满足抗热裂纹性能等力学性能要求的增厚模具,以避免增厚模的异常断裂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长使用寿命无缝钢管增厚模具材质及其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热作模具钢H13是美国牌号的中碳中合金模具钢,我国4Cr5MoSiV1牌号的模具钢成分与H13相当,常用来作为H13的国产化替代材质。
目前,无缝钢管增厚模具采用4Cr5MoSiV1牌号的材质;该材质的增厚模在轧制低合金无缝钢时,可以满足轧制要求。
但近年来,无缝钢管产品需求体现了更多、更个性化、需求更新越来越快的趋势,除轧制油井管、锅炉管、管线管、结构管等普通无缝管外,13Cr、镍基合金油井管、9Cr系列锅炉石化管等高合金含量、高强度无缝管的数量逐年增加;与普通无缝管相比,轧制高合金含量无缝管时,轧制温度升高、轧制压力增大,因此,增厚模具常出现内壁微变形、抗热裂纹性能不足,沿热裂纹断裂的现象,导致增厚模在使用中期即发生失效,严重降低了增厚模的使用寿命。
要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需首先改善该模具的抗热裂性能。影响增厚模具抗热裂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模具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硬度、强度和韧性的综合配置等。因此,如何针对无缝产线轧制高合金含量、高强度无缝管时的工况条件和工艺要求,通过设计合理的材质和热处理工艺,开发可满足抗热裂纹性能等要求的增厚模具,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根据国标GB/T 1299-2000,4Cr5MoSiV1材质的成分范围为0.32-045C、0.8-1.2Si、0.2-0.5Mn、P<0.030、S<0.030、4.75-5.5Cr、1.1-1.75Mo、0.8-1.2V、1.4-1.8N;其热处理工艺如下:790±15℃预热,1000℃(盐浴)或1010℃(炉控气氛)±6℃加热,保温5-15min空冷,550±6℃回火。
然而,随着钢管等产品强度和力学性能的提高,4Cr5MoSiV1模具钢的强韧性、抗热裂性和耐磨性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需开发出耐磨性优异,且使用过程中不开裂、不断裂的新型模具材料;调整原4Cr5MoSiV1材质化学成分,改善其热处理工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由于4Cr5MoSiV1材质应用广泛,可用作压铸模、热挤压模、高速锤锻模,也可用于塑料模具和冷作模具等,各应用的工况和工艺要求不同,因此所要求的力学性能不尽相同。
如中国专利CN200910077636.5公开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热作模具钢”通过优化Al(过程中消耗)、N(0.005-0.05%)含量达到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及细化晶粒的目的;
中国专利CN200910155458.3公开了“一种热作模具钢及其回火工艺”是通过添加W、Co元素(W:0.8-2.2%,Co:0.2-1.5%),并设计在440-460℃进行一次回火,在520-560℃进行两次回火的回火工艺,从而降低模具的裂纹扩展速度,提高其韧性;
美国专利US2016271744(A1)“Method for manufactuing a forging die withimproved wear resistance”是通过调整Al含量(Al≥0.015%)提高模具的抗氧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