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餐厨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2860.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龚小梅;李彬;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2 | 分类号: | B65F3/02;B65F1/00;G06Q50/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两江新区黄***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垃圾车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卫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餐厨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或被任意丢弃,或作为混杂于生活垃圾被收集,或直接排入地下道或者河流之中。这种处置方式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首先,餐厨垃圾规模巨大,任意丢弃无疑会对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其次,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腐烂变质的速度很快,易产生不良气味,滋生蚊虫,将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又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最后,餐厨垃圾直接排入地下道或者河流则餐厨垃圾中的细菌与病原体极有可能对水体和土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更严重者,餐厨垃圾被非法生产地沟油,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只有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单独收集、运输、处置制度才能确保餐厨垃圾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但是目前餐厨垃圾的收运在车辆、设备的工作路线、安全效能上都存在很多漏洞和模糊,给餐厨垃圾的标准化管理带来不便。主要表现在:一、车辆设备监管难,很难确定各种作业设备,作业车辆是否按照预定时间、预定线路到指定区域;很难确定作业车辆的作业模式是否按照标准进行,作业质量是否达标;很难对现场作业车辆,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应急指挥调度难度大,缺乏灵活性;二、数据统计难: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或手工数据统计,让环卫现场作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大打折扣,不能准确统计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收运情况、餐饮垃圾相关控制参数等;三、成本管理难:因为现场管理的灵活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因素多,带来以下问题:作业车辆设备工作效率不高,设备空置成本增加;设备维修费用增加;其他管理成本增加等。因此寻找餐厨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及设备实现餐厨垃圾收运数字化、标准化的管理亟不可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餐厨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该装置可智能实时的记录车辆信息、垃圾收集情况等,可更科学的指导餐厨垃圾的收运,实现餐厨垃圾标准化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餐厨垃圾车的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用于运输垃圾的垃圾车和用于监管垃圾车工作情况的信息控制系统;
所述信息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终端、智能后台分析系统和客户端设备;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垃圾车工作情况及其运载垃圾的信息,其根据相应数据采集需求而设置于垃圾车的相应部位;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收集汇总数据采集装置获取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公知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后台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统计;
所述智能后台分析系统用于分析处理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将分析后的信息按需求要求传输至客户端设备。
更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车包括垃圾车车箱、垃圾桶、自动提升装料装置、射频卡、射频卡识别器、称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臭气气体探测仪;
所述垃圾桶安装于所述自动提升装料装置上,所述自动提升装料装置、光电传感器和臭气气体探测仪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车车箱的外侧壁,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自动提升装料装置的底部,所述自动提升装料装置、称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臭气气体探测仪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进行电联接;
所述射频卡安装于所述垃圾桶上,所述射频卡识别器固定于所述垃圾车车箱的外侧壁与自动提升装料装置的交界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垃圾车的驾驶室内,其接收并发送所述射频卡识别器采集的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桶包括干桶和湿桶,所述干桶位于湿桶的内部,所述干桶的前、后两个侧壁的顶端分别设置有“L”型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卡接在所述湿桶的前、后两个侧壁上,所述湿桶的左、右两个侧壁的顶端设置有扩张部且所述扩张部的大端在上端,所述干桶和湿桶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干手柄口和湿手柄口,所述湿桶的底壁均匀布置有水孔,所述湿桶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湿桶外设置有集水桶,所述集水桶的宽度大于所述湿桶的宽度30mm,所述湿桶的侧壁上对称的固定有圆柱形的支耳,所述集水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支耳相匹配的圆弧形的卡槽,所述支耳与所述卡槽相匹配;所述干桶、湿桶和集水桶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所述干桶的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湿桶的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湿桶的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集水桶的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提升装料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两导轨、两个左右对称的翻料油缸、两个左右对称的吊升拉杆、两个左右对称的提升拉杆和翻料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出押解装置
- 下一篇:用于商品仓储布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