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3433.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5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余波;王浩;王淦;杨春根;程寒飞;詹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介质 间接 焦炉 煤气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的难点在于焦炉上升管换热器,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的报道,突出的问题是结焦、腐蚀,以及换热器损坏后不能及时发现。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有夹套式、盘管式、热管式等,当换热器壁面与荒煤气直接接触,一旦发生泄漏,会给焦炉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但通常由于单根焦炉上升管换热量不大,并且结焦过程又是变化的过程,通过直接对换热介质参数进行监控来判断换热器状况具有很大难度。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作为与荒煤气侧直接接触换热面,并通过喷涂耐腐蚀涂料来加强换热器的寿命,但该做法会大大提高换热器的造价,由于换热器其他组件破坏造成整个换热器报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检测焦炉上升管换热器是否发生泄漏是其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复杂、恶劣的高温荒煤气环境中直接检测换热管泄露存在较大的技术困难,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CN205024150 U《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工作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利用安装在拦焦车上的红外测温仪和测距仪来检测焦炉上升管的工作状态,当上升管更换为换热器后,由于焦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和吸热介质的存在,测得的温度场必然存在很大偏差,而且需要测温装置沿着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周向旋转,才能对整个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给出客观评价,必然给测量带来很多困难;另外,拦焦车在运动过程中必然存在时间间隙,不能及时发现损坏的换热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上升管换热器是否发生泄漏的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中间壳和内壳;
所述中间壳与所述内壳围成第一空腔,所述中间壳与外壳或者中间壳、外壳和内壳围成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管道与一容器连通,所述容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一液位计;所述第二空腔上设置有一液位计;
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入口和出口穿出中间壳和外壳并与中间壳和外壳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壳的上下边缘与所述内壳密封连接,所述内、外壳的下边缘与下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内壳的上边缘与上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法兰连接;
或者,所述外壳、中间壳和内壳的下边缘均与下法兰密封连接,所述中间壳和内壳的上边缘与上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上边缘与上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中间壳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换热介质侧表面设置有翅片或翅针。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翅片或翅针。
进一步地,用于连通第一密封腔体和容器的管道与中间壳密封连接,所述管道与外壳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中间壳之间的间隙为2~8mm。
本发明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通过液态换热介质进行间接热交换,通过监控液态换热介质液位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当泄露发生时,及时发现泄露出现的可能位置;
本发明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通过液态换热介质进行间接热交换,有利于提高换热器靠近荒煤气侧壁面温度,降低壁面结焦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换热介质间接换热焦炉荒煤气换热器,包括外壳、中间壳、内壳、导热油夹层和导热油、换热器、储油罐和液位计;内壳和中间壳通过焊接连接后形成导热油夹层,在其内装满导热油,导热油通过导热油管与外部导热油储油罐连接,导热油储油罐连接液位计。中间壳和外壳之间存在空气夹层。换热器通过焊接固定在中间壳上。
所述的换热器置于导热油夹层内,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器壁面、导热油、内壳吸收荒煤气中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