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3602.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初新;官轮辉;余强敏;许交兴;张建硕;赵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壁碳 纳米 空心球 还原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为过渡金属与氮共掺杂的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先用硬模板法将单分散的氧化单壁碳纳米管自组装成空心球状的单壁碳纳米管球,再将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与过渡金属N4环化合物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在氨气或惰性气氛下煅烧实现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得到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效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可应用于氢氧燃料电池、锌空气燃料电池、镁空气燃料电池以及铝空气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能量密度大、转换效率高、清洁无污染的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清洁能源。因此,开发燃料电池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燃料电池中,包括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燃料电池使用的阴极催化剂主要是Pt基催化剂,因为铂基催化剂具有较高氧化还原催化活性。然而,铂基催化剂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价格昂贵,资源稀缺;二是容易受有机燃料的毒化且催化剂易团聚长大而使催化剂寿命降低。因此,开发出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来替代昂贵的铂基催化剂对燃料电池的商品化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碳材料由于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导电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也易于被修饰掺杂,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角以及有序介孔碳等)的出现和开发,并用于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掺杂载体,使得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过渡金属和氮元素共掺杂的纳米碳材料,因其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氧还原催化活性高,被认为是燃料电池应用中最具有潜力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的纳米碳催化剂通常表现出与商业铂碳相当甚至更优越的电催化性能。然而,由于这些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通常会相互堆叠和聚集,造成很多催化活性位点被掩盖,使得催化剂在实际的电池应用中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催化性能。特别是在高电流密度下,其电池性能会表现出急剧下降。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将这些纳米碳进行有序的重构,得到具有大的表面积以及特定孔道结构的碳纳米材料组装体,不仅能保证催化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又能提供快速传质扩散的有效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为过渡金属与氮共掺杂的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先用硬模板法将单分散的氧化单壁碳纳米管自组装成空心球状的单壁碳纳米管球,再将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与过渡金属N4环化合物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在氨气或惰性气氛下煅烧实现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得到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具有高效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可应用于氢氧燃料电池、锌空气燃料电池、镁空气燃料电池以及铝空气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催化剂。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空心球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单分散氧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初始的单壁碳纳米管固体和高锰酸钾固体以1:(1~4)的配比一同加入到过量的浓硫酸溶液中,得到的反应混合液置于40-70℃的水浴中持续搅拌反应1-6h,将反应完的混合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后,加入过量双氧水溶液搅拌10min以上,经过微孔滤膜过滤以及稀盐酸溶液的洗涤后,得到的固体再用去离子水通过高速离心洗涤至上层清液为中性(PH=6-7),然后取下层固体加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进一步离心后,取上层均一、稳定的溶液,即得到单分散的氧化单壁碳纳米管水溶液。
2)空心球状的单壁碳纳米管组装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