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4070.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龙;谭琦;尚晓冬;宋春艳;章炉军;张美彦;吕贝贝;李玉;周峰;高成;李正鹏;李巧珍;王瑞娟;张丹;刘建雨;杨慧;徐珍;董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工厂 高效 生产 培养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培养料由以下组分组成,木屑70~80%、麸皮10~20%和石膏1~10%;其中,所述木屑包括不同颗粒度的一级木屑、二级木屑和三级木屑。制备方法包括:按比例将原料充分混合,再加水搅拌均匀,即可。本发明优化了香菇工厂化生产配方中木屑的配比,提高了香菇工厂化生产中菌丝的发菌速度,缩短了工厂化生产的周期,提高了香菇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增加了生产者的收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香菇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15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476.15万吨,产值2516.38亿元,其中香菇产量达766.66万吨,占我国食用菌产量的22.1%,占全球香菇总量的9成以上,产值达1100多亿,从业人员有1千多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菇类。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对香菇认可度的日益提高,香菇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并且近几年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香菇鲜销市场逐渐成熟,香菇消费市场由单一干品消费市场逐渐发展为鲜品和干品两级消费市场。
我国香菇产业的繁荣并不就是高枕无忧了,背后潜伏着三大危机。一是模式落后,所能容纳的劳动生产率有限。目前我国香菇生产主要仍采用80年代发展起来的人工菇木模式,每个菌棒的培养出菇周期要经数十次的手工操作,对经验和人工的要求极高,从事香菇栽培会比较辛苦。对于企业来说,大量雇用人工从事农业的非标准化生产,管理成本高、效果差。显然这种人海战术已难以适应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二是劳动力新陈代谢跟不上。目前从事香菇栽培的菇农主体年龄在45-60岁之间,年青人更愿意进工厂打工而不愿意再吃苦种香菇,产量始终得不到明显提升。10年以后当这些菇农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后,谁来种香菇、如何种香菇?三是食品安全隐患。传统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保障食品安全,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主流,我国香菇生产必将向工厂化生产转型升级。2013年中到2014年上半年,包括上海高榕、上海益生、上海超大、湖北炎帝在内的国内食用菌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尝试从日韩引进香菇生产线,开展这方面的研发,以期占得先机,但由于日、韩两国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针对本国的小规模企业研发的,其生产流程和技术都要求使用本国香菇专用装袋机、接种机、透气袋,生产中仅透气袋一项的成本就达到了0.5-0.7元/个,如果全套引进两国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香菇产品的生产成本极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严重脱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料优化了香菇工厂化生产配方中木屑的配比,提高了香菇工厂化生产中菌丝的发菌速度,缩短了工厂化生产的周期,提高了香菇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增加了生产者的收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培养料由以下组分组成,木屑70~80%、麸皮10~20%和石膏1~10%;其中,所述木屑包括不同颗粒度的一级木屑、二级木屑和三级木屑。
木屑为硬杂木,木屑、麸皮、石膏均为市售品。
所述一级木屑的颗粒度为16目(1.5mm)以下;二级木屑的颗粒度为10~16目(1.5mm-3mm);三级木屑的颗粒度为10目(3mm-6mm)。
优选的,所述木屑由质量比1:1的一级木屑和二级木屑组成。
优选的,所述木屑由质量比1:1的一级木屑和三级木屑组成。
优选的,所述木屑由质量比1:1的二级木屑和三级木屑组成。
优选的,所述木屑由质量比1:1:1的一级木屑、二级木屑和三级木屑组成。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培养料由以下组分组成,木屑78%、麸皮20%和石膏2%。
本发明的一种香菇工厂化高效生产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4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蚯蚓处理园林废弃物的方法及制备的栽培基质
- 下一篇:一种有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