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4628.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惠燕;夏冰;汪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野生 互花米草 种子 发芽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互花米草具有高度的耐盐性和耐盐性,不仅如此,还具有耐淤埋、耐风浪,生活力旺盛的特点,成为开发海滩涂的先锋植物。互花米草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滩护岸,防治海岸侵蚀;促淤造陆,进行围垦;充作牧草,饲养牛马驴羊;也可以控制污染,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互花米草主要以种子繁殖,即用种子育苗后移植海滩。但是采集自野外的种子污染严重,且易在常规贮藏期间降低生活力,从而导致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目前,通过互花米草种子的预处理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的技术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泛、无污染、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并能有效提高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高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步骤如下:
1、待野外生长的互花米草的果穗呈黄色、下垂时,选取小穗发育饱满的果穗采种;
2、对采集的果穗脱粒,去杂去劣,筛选得到饱满、无破损的种子;
3、将挑选的种子置入透气性网袋中,用流动的清洁水冲洗,滤干水分后,再将种子置于质量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搅拌条件下消毒灭菌处理15~20分钟;
4、用无菌水冲洗,吸干水分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2~4天;
5、将种子分装于牛皮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90~100%、温度为 4~10℃的密闭条件下贮藏;
6、播种前,取出贮藏的种子,置于温度为1~4℃的吸足水分的保水剂中预处理,从第10天开始观察种子的胚根露出状况,每隔2天观察一次;
7、观察到有胚根露出的种子达到50~60%时,将种子外面附着的保水剂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播种于营养土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采用先精选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再进行种子低温保湿预处理和保水剂处理,最后进行发芽或播种的方法,可将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0%以上,且发芽和出苗整齐,实生苗质量高,解决了野生互花米草种子在常规条件下不萌发或萌发率极低的问题,有利于对野生互花米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保护。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可覆盖不同海滨的野生互花米草,受外界气候因子影响小,整年都可进行育苗;处理过程及处理的种子无环境污染和毒副作用,对种子接触者无危险性。
3、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及成批处理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适用于以互花米草种子为原料,通过种子的保湿预处理和保水剂处理,从而将种子的污染率降低,种子的含水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其具体步骤如下:
1、野生互花米草种子精选:待野外生长的互花米草的果穗呈黄色、下垂时,选取小穗发育饱满的果穗采种;经脱粒、去除杂质、晾晒,精选饱满、无破损的种子备用;
2、种子低温、保湿预处理:将精选的种子置入透气性网袋中,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30分钟,滤干水分后投入质量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搅拌,消毒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吸干水分,至于阴凉通风处晾晒2天;将种子分装在牛皮纸袋中,贮藏于盛有灭菌蒸馏水的密闭容器中(保持相对湿度达到100%),再将容器置于4℃的冰箱中对种子预处理;
3、保水剂处理:播种前将预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温度为1~4℃的吸足水分的保水剂中,从第10天开始观察种子是否有胚根露出。每隔2天观察一次,当观察到有50~60%的种子有胚根露出时,将种子外面附着的保水剂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播种营养土中,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或直接播种。
按本发明技术方案处理的互花米草种子最终发芽率可达到70%以上,且发芽和出苗整齐,实生苗质量高;而贮藏在干燥通风处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4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