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585.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曾高峰;何晓帆;李桂花;戚本郁;张延风;孙予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06 | 分类号: | B01D71/0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唐棉棉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石墨 骨架 材料 组装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首先提供一载体,用含有氨基的基团对载体表明进行电荷改性;然后利用含有双活性终端的基团和氧化石墨烯溶剂热反应,制备层间距可控的氧化石墨烯骨架结构溶液;最后采用化学沉积自组装法使所述氧化石墨烯骨架结构溶液在所述载体表面形成致密的自组装膜。本发明通过对载体进行电荷改性,增强了氧化石墨烯与载体的结合能力。该方法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具有优良的气体、液体、离子选择性,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机械强度,同时具有可调的筛分孔道和膜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化工,石油,电子工业等领域中,氢气特别是高纯度的氢气的需求日益增多。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用于半导体工业,光导纤维制造,非晶太阳能电池制造,并且还是重要的二次清洁能源。因此氢气的膜分离一直是化工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C2-C5的低沸点醇类如甲醇、乙醇等和水形成的共沸物的高效,快速、低能耗的分离,以及海水脱盐如K+,Na+,Ga2+,Ba2+从水中脱除,等膜分离行业都是近年来科学家们探索研究的领域。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气体分离中如,深冷法(低温分离法),选择吸附法,金属氧化物进化法等都具有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等缺点。其他如水醇分离的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以及海水脱盐的热蒸馏技术也都具有能耗高,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因此一种高效,低能耗,操作简易,廉价的分离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方向。
氧化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结构呈蜂窝状的二维平面薄膜材料,他主要由碳原子和极性含氧官能团如-O-、-COOH、-OH等组成。因此氧化石墨烯层间通过大量的氢键相连接,二维平面结构中以较强的共价键相连,因此它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层间距约为0.6-0.7nm。因此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二维材料。
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在催化,气体储存,电化学以及膜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单原子层厚度,较好的机械性能,可控的层间距,足够大的比表面积,规则的二维纳米通道和优良的亲水性等优点。2012年Nair等人用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于布孔的铜片上进行气体渗透实验,发现氢气、氮气、氦气、氩气均不能透过氧化石墨烯膜,他们又将水和有机溶剂蒸汽通过重量法进行渗透试验,发现有机溶剂蒸汽的渗透通量极小,而水蒸气的渗透速率几乎是没有阻力的(Science,2012,335,442-444)。Kim等人用层叠的氧化石墨烯膜进行加压气体分离(Science,2013,342,91-95)。氧化石墨烯膜的水分离方面,Xu zhiping等人使用纳米通道的氧化石墨烯膜对年度高的水进行净化试验(Nat,Comn.2013,2319)。Yasumichi等人研究发现Cu2+、Ag+、Ni2+可以顺利的通过氧化石墨烯层(Sciencereport.0367),以及阳离子的分离(Science 2014,343)。氧化石墨烯本身和陶瓷载体的结合能力较差,研究者多使用掺杂有机物的复合膜,和压滤法来制备氧化石墨烯膜材料。通过化学法来对陶瓷载体电荷改性,使氧化石墨烯和陶瓷载体发生化学键和作用,增加氧化石墨烯膜的致密性、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对氧化石墨烯膜的研究,以及对其在膜分离方面的应用和连续运作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开发出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制备工艺对提升氧化石墨烯膜制备的实用性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具有优良的气体、液体、离子选择性,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机械强度,同时具有可调的筛分孔道和膜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提供一载体,对所述载体表面进行电荷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