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体结构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654.1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0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良;李安;张良平;张民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E04B1/38;E04B1/24;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耿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结构 建筑 | ||
1.一种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结构建筑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主体结构,以及固接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体桁架,所述连接体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的腹杆,所述连体结构建筑通过以下施工方法得到:
铰接:将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上的待连接部铰接,所述下弦杆两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上的待连接部脱开;
静置:所述连接体桁架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弯曲变形,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发生转动;
刚接:将完成转动的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待连接部刚接,将所述下弦杆两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刚接;
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铰接步骤之前,分别施工形成所述主体结构、所述连接体桁架;所述连接体桁架为钢桁架,所述上弦杆的端部包括若干交叉刚接的横向钢板、竖向钢板和斜向钢板,所述上弦杆的端部的最外侧设有若干所述竖向钢板、且所述竖向钢板向下延伸暴露在所述上弦杆的端部外面以形成所述上弦杆的支撑部;
所述主体结构的待连接部设有支座牛腿,所述支座牛腿包括交叉刚接的横向平板和竖向平板,且所述横向平板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支座牛腿的平台,在所述平台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两限位条,两所述限位条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限位卡槽;
所述支撑部搭设在所述限位卡槽中,使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与所述支座牛腿形成铰接;
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体桁架中,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弦杆端部之间还设有副桁架,所述副桁架由若干钢管刚接形成,所述副桁架包括上部钢管、下部钢管以及连接于所述上部钢管和所述下部钢管之间的连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的下边缘固接有水平加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包括若干分别斜向、竖向设置在所述上弦杆与所述下弦杆之间的斜杆和竖杆,两相邻所述斜杆上侧的端部在所述上弦杆处相交形成第一相交点,两相邻所述斜杆下侧的端部与所述竖杆下侧的端部在所述下弦杆处相交形成第二相交点,使所述上弦杆、所述斜杆、所述竖杆、所述下弦杆连接形成若干三角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桁架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体桁架和第二连接体桁架,其中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弦杆之间通过若干第一受力杆连接,相对设置的所述下弦杆之间通过若干第二受力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杆包括垂直于所述上弦杆长度方向的纵向第一受力杆以及平行于所述上弦杆长度方向的横向第一受力杆;所述纵向第一受力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弦杆连接,连接处形成第三相交点,所述横向第一受力杆与所述纵向第一受力杆交叉连接,交叉连接处形成第四相交点;所述第二受力杆包括垂直于所述下弦杆长度方向的纵向第二受力杆以及平行于所述下弦杆的长度方向的横向第二受力杆,所述纵向第二受力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下弦杆连接,所述横向第二受力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第二受力杆的中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步骤是:将所述支撑部搭设在所述限位卡槽中,使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与所述支座牛腿形成铰接,并在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与所述支座牛腿之间形成预留空隙,所述下弦杆两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上的待连接部脱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空隙为S型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铰接步骤之后、所述静置步骤之前,在所述连接体桁架上方施工形成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刚接在所述上弦杆上方,且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主体结构分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体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步骤是:在所述连接体桁架上方施工形成所述上部结构之后,静置,所述连接体桁架在自身和所述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共同作用下弯曲变形,所述上弦杆两侧的端部发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6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体安装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调节布局的小区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