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归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698.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2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13 | 分类号: | H04B10/2513;H04B10/2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网络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归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接入网络的合波无法进行色散补偿的问题。其方法为: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包括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并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对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预补偿;第一站点将每个宿站点预补偿后的子载波所携带的业务信息发送给下一跳站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不对称上下业务带宽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归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光网络组网采用典型的环网结构。在环形组网中,以逐点终结、逐点上下业务技术最为普遍。如图1所示,为采用逐点终结、逐点上下业务技术的一种环网结构的硬件模块和架构图,架构图包括宽带网关控制设备(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和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其中60%的带宽在电层穿通。现有技术一中使用的光模块成本低,且环中带宽没有浪费,是一种基于环中带宽的组网模式。
但是,逐点终结、逐点上下业务技术会导致大部分带宽在电层穿通,而光层需要精确色散补偿,但是逐点电中继,既浪费光层模块又引入延迟。此外,业务传输中的新上波长和穿通波长的残余色散不易控制,无法进行合波色散补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归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接入网络的合波无法进行色散补偿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归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包括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并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对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预补偿;第一站点将每个宿站点预补偿后的子载波所携带的业务信息发送给下一跳站点。这样一来,第一站点可以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分别对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进行预补偿,相比现有技术,无法对各站点的合波进行色散补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接入网络的合波无法进行色散补偿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根据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为每个宿站点分配子载波,并预估计向每个宿站点发送每个宿站点分配的子载波时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这样一来,第一站点可以根据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为每个宿站点分配子载波,相比如图2所示的点到点传输的技术方案,图2所示的光网络包括若干BNG和OLT,点到点即任一BNG的波长可以直接到达任一OLT,反之亦可。点到点传输的技术方案中,网络的逻辑连接数和各站点的单板数量成正比,导致点到点传输技术和带宽相关性弱,浪费带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每个站点所需的带宽分配子载波,可以解决点到点传输的技术方案浪费带宽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包括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并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对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预补偿包括:第一站点根据波分复用网络中波长不冲突的分配原则确定第一站点待发送业务信息的波长;第一站点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确定将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发送至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第一站点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发送至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调整每个宿站点分配的子载波;第一站点对调整后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按照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分别进行色散预补偿。这样一来,第一站点在对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进行色散预补偿时,可以先根据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确定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然后根据每个宿站点所需的带宽调整每个宿站点分配的子载波;而后,对调整后每个宿站点对应的子载波按照每个宿站点对应的色散值分别进行色散预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接收上一跳站点发送的每个源站点对应业务信息的波长;第一站点从每个源站点对应业务信息的波长中解调第一站点对应的子载波。这样一来,第一站点可以接收每个源站点对应业务信息的波长,但只解调每个源站点对应业务信息的波长中第一站点对应的子载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