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药物组合物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1670.2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4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祥;王绍其;王晓;陈家杰;常港;王艳;王熙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4 | 分类号: | A61K31/44;A61K31/519;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索拉非尼 gsk2656157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含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药物组合物及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食管癌、肺癌及肝癌中的应用。本发明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地改善了索拉非尼的副作用问题,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联合在治疗肺癌、肝癌和食管癌上可使药效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明显优于单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含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日益严重,今后20年新患者的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的600万增加至1000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肝癌为发生在肝细胞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源于各级支气管上皮,分为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些癌症的治疗虽然以手术为主,但由于早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在首次被确诊的癌症患者中,很多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故非手术治疗(如化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3大治疗手段。
目前已上市的抗肿瘤药物较多,如烷化剂药物、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但是大多药物普遍存在选择性低,毒性较大,病人不耐受等缺点。随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清楚,分子靶向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分子靶向药物选择性高、广谱有效,其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个多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RAF/MEK/ERK 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又通过作用于EGFR和 PDGFR来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生长。该药物对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却只能将肿瘤无进展期的基线控制在6个月内,且其对人体毒性较大,服用后容易导致皮疹、血压升高、手掌或足底部发红、疼痛、肿胀或出现水疱等不良症状。如何进一步提高索拉非尼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毒副作用,无疑也是目前临床试验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有将索拉非尼和其他药物联用在体内和体外抗肿瘤的例子。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2438608A公开了抗血管药AVE8062和索拉非尼之间的组合,并证实了该组合可有效治疗癌症,特别是实体瘤,尤其是对肉瘤、肺癌、卵巢癌、肝癌或肾癌具有抑制效果。中国专利申请CN102836160A公开了淋巴癌药物ABT-263和索拉非尼之间的组合,并证实了该组合可有效治疗多种癌症。但是上述组合物联合使用时的毒副作用较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而 PERK/eIF2α通路是内质网应激下游的重要传感通路。GSK2606414是一种口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的、选择性PERK抑制剂,比测试的其他eIF2AKs选择性至少高100倍。
目前,并无GSK2606414和索拉非尼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药物组合物,提高了索拉非尼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并有效地改善了索拉非尼的毒副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索拉非尼和GSK2656157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和有效量的GSK2656157。
所述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CAS号为475207-59-1,所述GSK2656157, CAS号为1337532-29-2,其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1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