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藻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2068.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郑祖凤;郑训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25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藻营养价值高、保健效果好,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人类21世纪最佳保健品”和“未来超级营养食品”。由于螺旋藻生长环境特殊、要求高,目前还难于普及。
螺旋藻又称蓝藻,是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营养成分最丰富、均衡的生物,科学检测表明:1克螺旋藻粉的营养含量相当于1000克各种蔬菜水果营养的总和。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5-71%,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血蛋白相似,极易被人体吸收。螺旋藻同时富含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藻多糖、藻蓝素、亚麻酸、类胰岛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降低胆固醇、解肾毒、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抑癌防癌、加速创口愈合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我国卫生部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德国、日本等国家认证螺旋藻完全无毒副作用,是最安全的保健品。
目前,我国的螺旋藻业已发展成规模最大、产能最高、藻粉产品出口世界第一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然而,工厂在进行大规模螺旋藻养殖过程中,鲜活的螺旋藻经高温加工成干粉时,有约20%左右的藻细胞内活性物质会损失掉,比如类胡罗卜等;同时,生产加工的螺旋藻干粉若保存方法不当,其活性物质损失比率会更多,这就降低了食用螺旋藻的功效。
目前,缺乏一种系统稳定性好的螺旋藻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稳定性好的螺旋藻培养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一种螺旋藻培养装置,所述的螺旋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温度传感器、补液泵、温度计、pH值检测计、培养液缓冲罐、第二阀门、热交换器、液位计、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回液泵、培养液储罐、第七阀门、培养液总管、培养液导流管、培养液回流导管、螺旋藻收集装置和培养液浓度检测仪,所述培养槽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培养液总管、平行设置的培养液导流管、培养液回流导管、培养液浓度检测仪和CO2储罐;所述培养液储罐与培养槽相连接;所述培养液储罐通过回液泵与螺旋藻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培养液缓冲罐与通过补液泵与培养槽相连接;所述培养液缓冲罐依次与热交换器、螺旋藻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CO2储罐通过第三阀门与培养液缓冲罐相连接;所述培养槽依次与回液泵、热交换器、培养液缓冲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储罐通过第六阀门、回液泵、第五阀门、螺旋藻收集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缓冲罐与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热交换器与螺旋藻收集装置之间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
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槽与回液泵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回液泵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热交换器与培养液缓冲罐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缓冲罐上设置有pH值检测计。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储罐通过第六阀门、第七阀门与培养液回流导管相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回收率高,生长速度快,稳定性好,系统稳定性好,产品质量高,运行成本低。本发明节约了时间又减小了能耗,过程无需添加化学药品,不带入二次污染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培养液能够与二氧化碳充分地混合,并充分的接收光线的照射,加快排除释放的氧气,提高了培养液溶解二氧化碳的速率,进而提高了螺旋藻的生长速度,增加了经济效益,节能环保。
(2)本发明设置的pH值检测计、温度计和培养液浓度检测仪可以获得培养液内的相关数据;设置的加热装置以便于当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低于螺旋藻的生长温度时,加热装置自动加热至设定的养殖温度,以控制藻液生长的环境温度适中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培养槽、2温度传感器、3补液泵、4温度计、5pH值检测计、6培养液缓冲罐、7第二阀门、8热交换器、9液位计、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第五阀门、13回液泵、14第六阀门、15培养液储罐、16第七阀门、17培养液总管、18培养液导流管、19培养液回流导管、20螺旋藻收集装置、21培养液浓度检测仪、22CO2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阐释和举例,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