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084.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9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淑萍;李胜利;张晗;郭派派;李悦;姚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K9/16;A61P1/14;A61P7/10;A61P11/10;A61P25/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中药 有效成分 补脾益气祛湿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荷叶提取物、山药提取物、茯苓提取物、牛蒡提取物、杜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红豆提取物、红枣提取物、炒麦芽提取物、可溶性淀粉、蔗糖、糊精、蒸馏水、75%乙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采用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能够补气健脾、祛湿化痰、调理痰湿型体质;消除局部水肿,改善因脾虚造成的多汗多痰、体困乏力、嗜睡倦怠等症状,补脾同时祛除水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骤变,上班族为了生计而劳累奔波,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身体也渐渐有了许多病患,睡眠不足、环境潮湿等;导致腰酸、头疼、风湿及其他一系列因生活习惯不规律而导致的疾病逐渐增多。不仅仅是这些疾病,严重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严重的疾病也将降临,所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刻不容缓。
同时现代中老年人多有痰湿性体质,多有关节水肿、口喉咯痰等常见痰湿症状;同时因脾虚造成的多汗多痰、体困乏力、嗜睡倦怠等症状,使得中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无法安然生活,长此以往生活受到极大干扰。其产生与生活环境及自身免疫力有关,目前尚无彻底改善现状的药物。中医中药在补脾益气祛湿化痰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补脾益气药物的研发将会为人们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保障。人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治病而吃药,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不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才是补脾益气祛湿药物研发的初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含有多种中药提取物,补脾益气祛湿,而且没有副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补脾益气祛湿颗粒,含有以下重量份原料:
所述的山楂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山楂适量,浸泡0.15-0.8h,然后加热煎煮提取3次,第1次加15-20倍量水,提取1.0-2.0h,第2次加12-15倍量水,提取0.5-1.5h,第3次加8-12倍量水,提取0.5-1.5h,每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粘稠状态,置于80-100℃水浴锅上蒸至不流动状态,放入40-80℃烘箱中烘干,粉碎过40-80目筛,即得山楂提取物,放干燥器备用。
所述的红枣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红枣适量,剪开果肉浸泡0.15-0.8h,然后加热煎煮提取3次,第1次加12-15倍量水,提取1.0-2.0h,第2次加10-12倍量水,提取0.5-1.5h,第3次加8-10倍量水,提取0.5-1.5h,每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粘稠状态,置于80-100℃水浴锅上蒸至不流动状态,放入40-80℃烘箱中烘干,粉碎过40-80目筛,即得红枣提取物,放干燥器备用。
所述的荷叶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荷叶适量,浸泡0.15-0.8h,然后加热煎煮提取3次,第1次加20-25倍量水,提取1.0-2.0h,第2次加15-20倍量水,提取0.5-1.5h,第3次加10-15倍量水,提取0.5-1.5h,每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粘稠状态,再置于80-100℃水浴锅上蒸至不流动状态,放于40-80℃烘箱中烘干,粉碎过40-80目筛,即得荷叶提取物,放干燥器备用。
所述的红豆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南医学院,未经皖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0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脱辅基水母蛋白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脐疗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