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393.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越;陈菲;许彬彬;叶益丰;谢群亚;陈玮峥;胡炜;郭劲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 直线导轨 阻尼 可靠性 试验台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包括温湿度试验箱、阻尼器工作台、地平铁、X、Y向进给装置、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压电陶瓷加载部分、阻尼性能检测部分及自动控制部分;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的下端固定在地平铁上;X向进给装置上端与阻尼器工作台固定,下端与地平铁固定;滚珠丝杠的两端固定在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上,Z形板与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配合;压电陶瓷加载部分固定在Y向进给装置的下方;三向加速度、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部分相连。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对不同型号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模拟典型工况加载的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对不同型号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模拟典型工况加载的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传动机构的定位精度、进给精度和导向精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导向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滚动直线导轨副以其独有的特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滑动直线导轨,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由于直线导轨的底面与滚动体之间通过有限的点、面接触,造成了滚动直线导轨减振性能差这一缺陷,目前传统的减振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现一般通过在滚动直线导轨副上安装阻尼器来进行减振。阻尼器是一种利用阻尼特性来进行减缓机械振动以及消耗动能的装置,机床上主要应用为挤压油膜阻尼器,是通过阻尼滑块与导轨间的挤压油膜来消耗振动能量,从而减缓振动的,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但国内仍处于完善阶段。
阻尼器的性能检测指标为减振性能。现有的对阻尼器性能研究相关的试验台主要是针对阻尼器的油膜厚度进行检测,如专利号:201410327012.5,以及对阻尼器减振效果的检测,如专利号:201420353269.3,它们都是停留在对阻尼器的性能检测层面上,而对于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的研究基本空白。通过该试验台对阻尼器进行可靠性试验,为阻尼器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提高提供了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能够对不同型号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模拟由于滚动直线导轨副内部滚珠的相互碰撞而产生振动的内部工况,还能模拟实际生产加工环境中的扰动、温度、湿度变化的外部工况加载的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弥补了现有对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性能测试的空白。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器可靠性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温湿度试验箱44和设置在温湿度试验箱44内部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阻尼器工作台Ⅰ5和阻尼器工作台Ⅱ26、底座、两个结构相同的X向进给装置、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Y向进给装置25、压电陶瓷加载部分、阻尼性能检测部分以及自动控制部分;其中所述的地平铁1固定在水平面上;所述的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的下端固定在地平铁1上;所述的阻尼器工作台Ⅰ5和阻尼器工作台Ⅱ26平行固定在地平铁1上并且设置在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的下方;两个所述的X向进给装置分别设置在阻尼器工作台Ⅰ5和阻尼器工作台Ⅱ26的中间,其上端与阻尼器工作台Ⅰ5和阻尼器工作台Ⅱ26固定,其下端与地平铁1固定;所述的Y向进给装置25设置在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的下方,其中的滚珠丝杠Ⅱ10的两端固定在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上,其中的Z形板34与阻尼器加载单元支撑部分滑动配合;所述的压电陶瓷加载部分固定在Y向进给装置25的下方;所述的阻尼性能检测部分中的三向加速度传感器29设置在阻尼器工作台Ⅰ5上并且与自动控制部分相连;所述的压电陶瓷加载部分中的压力传感器40与自动控制部分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