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步水热法制备胺基功能化炭材料吸附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2752.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4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卫权;魏家豪;李忠磊;刘莹;赵亚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C02F1/28;C02F1/62;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步 法制 胺基 功能 材料 吸附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基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水体中剧毒污染物Cr(VI)吸附的胺基功能化炭材料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铬污染主要来源于蹂革、采矿、钢与合金、染料和颜料制造等生产行业。工业废水中Cr(VI)的浓度一般在50~250mg/L。六价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侵入入体,主要聚集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引起慢性中毒,导致局部器官损坏进并进一步恶化,严重危害入类健康。在众多Cr(VI)的去除方法中,基于活性炭基吸附材料的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和去除率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关注。
传统活性炭主要来自煤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生物质资源作为可再生碳源,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从生物质制备炭材料吸附剂,包括碳微球逐渐受到关注。例如,童寒轩等人(童寒轩,施秧君,马剑华.水热法利用山核桃蒲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辽宁化工,2015,44(1):1-3.)将一定量的山核桃壳放入不锈钢高压釜中,密封后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碳化5h后取出;取0.5g碳化产物充分研磨后放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加入25mL、1mo1/L的NaOH溶液,密封后在180℃下活化l0h,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烘干,制得所述的活性炭。将0.05g该活性炭加入到50mL、10-5mo1/L亚甲基蓝溶液当中,吸附平衡后,测得亚甲基蓝的褪色率为99.8%。再如,胡建军等人(胡建军,周书喜,王强.胶体碳微球的活化及其亚甲基蓝液相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6):55-57.)报道了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碳微球的水热制备方法,将40mL、1g/mL的葡萄糖溶液装入到50mL内衬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4h后,洗涤干燥后,在一定温度和N2保护条件下,对炭材料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为700℃。后将其于与一定量的活化剂混合,在800℃下活化,所得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1.33mmol/g。但上述报道的炭材料制备方法都需要对原料进行高温热处理,能耗大,且工艺复杂。
在各种炭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水热法具有以下优点:(1)设备简单,水热过程容易控制;(2)产物含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基团;(3)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反应物种类和浓度以及pH等过程因素可以定向调控,制备出具有特定晶型、形貌和粒径的产物。
对炭材料进行胺基功能化改性以改善其吸附性能的方法已有报道,例如Zhang等人(Zhang L,Chang X J,Li Z H,He Q.Select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using oxidized activated carbon modified with triethylenetetramine for preconcentration of metal ions.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10,964(1-3),58-62.)将用盐酸纯化的活性炭加入浓硝酸中氧化后,得到表面具有羧基的活性炭,干燥后将其分散在三乙基四胺(TETA)溶液中,随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120℃下搅拌48h,得到TETA功能化的活性炭,并且考察了K(I)、Na(I)、Ca(II)、Zn(II)、Cd(II)、Mn(II)、Ni(II)、Co(II)、Cu(II)和Hg(II)等共存离子的影响,证明了TETA功能化的活性炭对Cr(VI)、Fe(II)和Pb(II)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对它们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4.6mg/g、36.56mg/g和51.9 6mg/g。但该方法制备的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较低,且制备工序较多,制样过程中使用的浓酸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价廉、工艺简单、能耗低、对Cr(VI)吸附性能优异的胺基功能化炭材料的一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大、吸附速率快,循环吸附性能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将12g的糖类化合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胺,室温下搅拌20min配成混合液;随后将上述混合液转移至100ml内衬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有胺基功能化炭材料的棕色产物。将上述棕色产物通过水和乙醇多次洗涤,至滤液澄清无色后,在60℃烘箱干燥12h,即得到胺基功能化炭材料吸附剂。
所述的糖类化合物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