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942.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7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侯吉瑞;郝宏达;赵凤兰;李文峰;付忠凤;侯利斌;王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油藏 co2 驱近混相 压力 区域 确定 方法 | ||
1.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满足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求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岩心作为物理模型岩心,并对物理模型岩心进行烘干,测量物理模型岩心的长宽高,计算物理模型岩心的视体积;对物理模型岩心进行防腐蚀处理;
2)对物理模型岩心加环压和抽真空;
3)向物理模型岩心中注入饱和地层水,测量物理模型岩心的孔隙体积,并计算物理模型岩心的孔隙度;
4)将物理模型岩心加热至目标地层温度,保持恒温12小时以上,并水测渗透率;
5)设定物理模型岩心的出口压力和模拟油注入速度,向物理模型岩心中加回压恒速饱和模拟油;在饱和模拟油的同时逐级增加环压,使得环压高于物理模型岩心内部压力2.5~3MPa;待物理模型岩心不再出水并恒定出油时,饱和模拟油过程结束,记录饱和模拟油体积,并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
6)设定物理模型岩心的出口压力和CO2注入速度,向物理模型岩心中恒速注入CO2,直至注入1.2倍孔隙体积的CO2为止,记录驱替压力、出口液体和气体体积,计算CO2驱采收率;
7)更换相同渗透率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岩心作为物理模型岩心,并逐渐增加物理模型岩心的出口压力,重复步骤1)~6),依次得到不同驱替压力及回压条件下CO2驱的采收率;
8)绘制不同驱替压力及回压条件下CO2驱采收率与回压的关系曲线;
9)根据绘制的不同驱替压力及回压条件下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的斜率,将CO2驱分为非混相驱阶段、近混相驱阶段和混相驱阶段三个阶段,分别将非混相驱阶段的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近混相驱阶段的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以及混相驱阶段的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到非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近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和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
10)非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与近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相交于第一交点,该第一交点为压力下限点;近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与混相CO2驱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趋势线相交于第二交点,该第二交点为压力上限点;根据压力下限点和压力上限点间确定的压力范围为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满足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求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岩心是指与目标区块油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同的天然露头岩心或人造岩心,要求岩心渗透率在1×10-3μm2~100×10-3μm2之间,岩心长度为30~100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防腐蚀处理是在物理模型岩心表面均匀涂抹环氧树脂涂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环压压力为5~6MPa;抽真空时间为8~12小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近混相压力区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环压压力为5~6MPa;抽真空时间为8~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9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纱架的夹持定位装置
- 下一篇:种用于纱架的组合式纱线配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