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风路段的商用车可拆卸降风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077.1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成;郑宏宇;张佳旭;赵明新;李雪松;张友朋;王建涛;宗长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0K16/00;B60T1/1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路段 商用 可拆卸 降风阻 装置 | ||
本发明设计一种适用于多风路段的商用车可拆卸降风阻装置,旨在利用多风路段的风能辅助商用车行驶,减少燃油消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该装置包括一对可伸缩翼板、一对剪叉式升降机构、一对锁止机构、带有两个限位电机和两个摩擦槽的安装板。当商用车行驶在多风路段时将装置安装于车顶,通过风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检测风速、风向及车速,再通过限位电机和锁止机构根据风速、风向及车速做出角度调整并锁止,同时剪叉式升降机构控制翼板做出相应的伸缩,当商用车逆风行驶或受侧面的逆向风作用行驶时,气流流过翼板外缘时,由于翼板的特殊结构设计,该装置不受风向影响,始终可以提供与行驶方向一致的推动力,从而降低整车风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将商用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转化为风能动压,利用风能动压实现降风阻、增车速等辅助商用车行驶并达到节能目的的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变得越来越紧缺,据测算目前探明的石油存储量仅够开采40多年,如何实现汽车节能是现在汽车制造者需要重要考虑的一方面。
商用车行驶时受到阻力有滚动阻力、坡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商用车多数行驶时受的阻力中占比较大的力为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当在多风季节逆风行驶时,由于商用车迎风面积大,所受的空气阻力就更大,设计师们不断的通过改变商用车的外观造型来降低空气阻力,然而无论汽车形状怎么改变,均会或多或少的产生阻力,而相应的阻力就要消耗相应的能量,也就是消耗掉商用车前行的动力,然而,商用车前行动力需要消耗燃料才能达到,所以无形中加大了使用者的费用,造成了浪费。
商用车逆风行驶的时候,流经商用车的气流流速巨大,这巨大的气流会形成巨大的空气阻力,而同时巨大的气流也在商用车表面带来了大量的流动空气,流动的气体具有动能,这种能量本身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之一,目前,在环保汽车方面,这部分气流被完全忽视了,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
人们针对汽车风能的运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和改进,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汽车风能助力回能装置[申请号:201010595756.7公开号:CN102069720A]其中包括叶轮、传动机构、驱动电机、蓄电池和辅助电机,其特征在于风力带动叶轮转动,叶轮通过传动机构将能量传给蓄电池或辅助电机,将风能利用起来,改善汽车的综合性能,减少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用于多风路段降风阻装置,当气流通过安装在商用车顶部的降阻装置时带来大量空气,形成气压差,继而产生推动力辅助商用车行驶,减少燃料消耗,达到节能和和清洁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商用车在多风路段使用的可拆卸降风阻装置,包括一对可伸缩翼板、一对剪叉式升降机构、一对锁止机构、风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带有两个限位电机和两个摩擦槽的安装板,所述的可伸缩翼板由底层翼板、中层翼板和上层翼板组成,所述的带有两个限位电机和两个摩擦槽的安装板通过可拆卸的机构与商用车车顶相连,所述的一对可伸缩翼板的底层翼板的前端分别与带有两个限位电机和两个摩擦槽的安装板的两个限位电机相连,所述的一对可伸缩翼板的底层翼板的后端安装锁止机构,所述的一对锁止机构分别与带有两个限位电机和两个摩擦槽的安装板相配合,本发明通过翼板使流经商用车上表面的气流形成压力差,将风能转变为辅助商用车行驶的能量,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充分地利用了风的能量,大大的降低了逆向风对商用车带来的阻力,降低了风对车速的影响,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在整个风能转化的过程中对车子本身的能源消耗极少,大大的提高了商用车逆风行驶时的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