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107.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3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鹏;韩兴昌;薛明;陈光阔;王钦祥;兰翼;汪伟;周桂平;王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10;G01N3/04;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机 座椅 安全带 强度 试验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要求,适用于检测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一种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包括试件装夹装置、加载连接件以及加载装置,试件装夹系统包含固定在地面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可旋转固定平台和设置在可旋转固定平台上的可调节座椅支架,加载连接件一端连接座椅安全带,另一端与加载装置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拉机检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技术在道路汽车领域发展较为完备,例如德国TUV,美国UL等知名检测机构,奔驰、宝马等知名汽车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汽车座椅及安全带强度的试验台的研制,其实验设备具有检测精度高,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等优点。我国汽车座椅及安全带标准法规等大部分都是采纳的ISO等国际标准法规,起步较晚,近年来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自主研发,逐步跟上了国际的发展步伐。例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王燕波等研制汽车座椅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电液伺服加载试验台。这些试验台大部分采用多个液压缸实现对被试座椅及安全带的加载,加载过程安全可控,试验复现性较高。
近年来国家对拖拉机、工程机械等等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拖拉机座椅安全强度方面目前仅有JB/T 8303-1999一个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对其做出了简单的要求,而国际上有包括ISO3776以及OECD code 4等标准对座椅的安全性能做出详细的规定。拖拉机翻车或碰撞时,座椅及安全带强度对于拖拉机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针对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台方面研究几乎没有。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试验台虽然可以借鉴汽车试验台的电液伺服加载等技术,但是较汽车座椅及安全带有其独特结构特点和标准法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要求,适用于检测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包括试件装夹装置、加载连接件以及加载装置,试件装夹系统包含固定在地面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可旋转固定平台和设置在可旋转固定平台上的可调节座椅支架,加载连接件一端连接座椅安全带,另一端与加载装置连接。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可旋转固定平台包括平台底座和平台转台,平台底座放置于地面上,平台转台安装于平台底座上,并能绕其中轴线自由旋转,平台转台上设有平台T型轨道和平台地脚螺栓槽,平台T型轨道延伸方向和导轨延伸方向一致。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可调节座椅支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架调节板,支架调节板上开有长条孔,T型螺栓头部安装在平台地脚螺栓槽中,T型螺栓另一端穿过有长条孔通过螺母与支架调节板连接。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加载连接件主要包括安全带牵引装置和调节拉杆,安全带牵引装置连接座椅安全带,调节拉杆一端与安全带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加载装置连接。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安全带牵引装置为圆弧状,且表面具有安全带放置槽,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加载装置包括加载油缸、横向移动单元和油缸支架,油缸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加载油缸前端与调节拉杆连接,加载油缸上装有拉压传感器,加载油缸后端连接油缸底座,横向移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和丝杠丝母组件,丝杠连接伺服电机输出端,丝母连接油缸底座。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油缸支架包括横梁和位于横梁两侧三角形支架。
上述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导轨为T型导轨,可旋转固定平台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T型导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