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谐单芯光子晶体光纤SPR单偏振波长分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495.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0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裴丽;翁思俊;王建帅;吴良英;李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G02F1/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谐 光子 晶体 光纤 spr 偏振 波长 分裂 | ||
一种可调谐单芯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SPR单偏振波长分裂器,涉及一种可调谐光纤波长分裂器,属于光纤通信和光器件领域,适用于波分复用解复用、光纤传感和激光系统等领域。解决了一般PCF波长分裂器的固定波长分裂、带宽较小、模式耦合不充分以及无法利用单芯PCF实现分束等缺点。在单芯PCF(7)中,对称的上空气孔(2‑1)和下空气孔(2‑2)内侧壁被镀金属材料(8‑1、8‑2),根据SPR混合模耦合效应和单偏振滤波特性,当包含A和B两个波长的光进入PCF(7)后,A波长光的X‑偏振光被损耗掉Y‑偏振光输出,B波长光则恰好相反,由此分裂两波长光。又根据磁光效应,椭圆空气孔(3)中的磁流体折射率外加随磁场变化而变化,最终可实现单偏振波长分裂的可调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谐单芯光子晶体光纤SPR单偏振波长分裂器,属于光纤通信、光网络和光器件领域,适用于波分复用解复用、光测试仪表、光纤传感和激光系统等领域。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一般出现在介质和金属的交界处,是一种电子振动现象,其促使金属表面波的模式同波导模式相耦合,最终在某一确定条件下(某一确定波长或入射角),两个模式相位匹配产生谐振耦合,此时损耗值达到最大,出现损耗峰值。SPR常见的激发结构有棱镜型、平面光栅型以及光纤型结构。一般而言,光纤型SPR采用的是D-型光纤为基底,并在D型面上镀膜金属薄膜作为光纤SPR型结构。但,随着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光纤SPR常常采用PCF作为结构基底,并由此研究制作各类光器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基于SPR的PCF传感、滤波、太阳能电池以及纳米光刻技术等领域。由于利用SPR效应可将光学控制维度降低至二维,在很小的电磁场空间内突破衍射极限、实现纳米尺寸的光传输,且具有局部场增强优势,故基于SPR效应的器件尺寸十分微小,易于集成。
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提出和实现,对超大带宽容量的通信系统需求越来越迫切,故而使得作为未来网络核心的全光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作为全光网络重要器件之一的偏振分束器已然成为人们竞相研究的热点。常见的偏振分束器可分为棱镜型、平面波导结构型和光纤型等几大类。其中,广义上的光纤偏振分束器指的是采用光纤结构将含有不同波长的一束光分解为波长不同的两束光,或者是将同一波长的两个正交偏振态分裂开来,前者也常被称为光纤波长分裂器。基于PCF的波长分裂器可通过PCF折射率分布、各类型空气孔尺寸以及耦合长度的设计来获得优异的波长分裂特性。但在某一特定的PCF下,其折射率分布、空气孔尺寸以及耦合长度参数为固定值,故不能实现波长分裂的可调谐,而且这些PCF波长分裂器中的光纤必须是双芯或者多芯PCF才能实现波长分裂。本发明通过在单芯PCF的某些空气孔中镀金属薄膜作为SPR激发物质,由于光纤SPR的混合模耦合效应和单偏振滤波特性,这种光纤波长分裂器可实现在单芯PCF上分裂不同波长光,且输出光为单一偏振态光,其器件长度可小至微米量级。又在椭圆形空气孔中注入磁流体,根据磁光效应,磁流体折射率会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单芯PCF的有效折射率变化,实现单偏振波长分裂的可调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基于PCF的波长分裂器在某一特定PCF下,无法实现波长的动态分裂;另外,一般的PCF波长分裂器还存在波长分裂器带宽较小、器件长度较长以及模式耦合不充分、无法实现利用单芯PCF分裂波长等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