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脱模式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853.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忠;张松平;王国强;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脱模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脱模式模具。其包括后模组件,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板,后模板内设置有圆形的型芯镶件以及用于驱动型芯镶件旋转的镶件导杆,型芯镶件的一端沿其周向螺旋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工件的斜齿,型芯镶件的内侧壁螺旋设置有与斜齿的弧度相同的导轨,镶件导杆的外侧壁螺旋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柱,后模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型芯镶件轴向移动的限位组件。导轨与斜齿的弧度相同,使得斜齿从工件中脱出的过程中,不会对工件造成损伤。本发明的旋转脱模式模具能够获得高表面质量产品的模具,以避免产品的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脱模式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周圈为螺旋内扣面的产品,例如空气净化器出风口产品,如图1所示,其模具一般采用前后模仁碰穿的方法,在螺旋内扣面的中间分型,修改产品前后膜出模斜度,以使模具能够前后膜碰穿。其存在以下缺点:因产品周圈是螺旋内扣面,会导致碰穿面处产品存在前后模断差0.5~1.5mm,分型面处的断差不仅会影响整个产品的出风质量,同时会造成噪音过大,所以,注塑后的产品还要进行二次加工,一般先采用五轴数控机床加工断差面,再利用人工打磨、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获得高表面质量产品的模具,以避免产品的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脱模式模具,其能够获得高表面质量的产品,以避免产品的二次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脱模式模具,包括后模组件,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板,后模板内设置有圆形的型芯镶件以及用于驱动型芯镶件旋转的镶件导杆,型芯镶件的一端沿其周向螺旋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工件的斜齿,型芯镶件的内侧壁螺旋设置有与斜齿的弧度相同的导轨,镶件导杆的外侧壁螺旋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柱,后模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型芯镶件轴向移动的限位组件。
优选地,导轨和镶件导杆的数量均为三条,三条导轨沿型芯镶件的内侧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导轨的弧度与斜齿的弧度相同,以使型芯镶件旋转的速率与工件脱出的速率相适应,以便斜齿从工件脱出的过程中不会对工件造成损伤。
其中,后模组件还包括用于顶出工件的斜顶组件,当斜顶组件和镶件导杆一起相对后模板向上运动时,工件在斜顶组件的作用力下向上脱出,型芯镶件在限位组件和镶件导杆的作用力下作原地旋转运动,同时斜齿从工件中脱出。
其中,后模板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顶针组件和第二顶针组件,斜顶组件固定在第一顶针组件上,镶件导杆固定在第二顶针组件上。优选地,第一顶针组件包括第一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托板,第一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托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顶针组件包括第二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托板,第二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托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顶针组件上设置有扣机弹块,第一顶针组件上设置有与扣机弹块相配合的扣机拉钩,后模板在扣机弹块相应的位置设置有扣机顶杆。优选地,扣机顶杆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模板上,扣机拉钩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顶针组件上,扣机弹块安装在第二顶针组件上,并可相对第二顶针组件沿水平水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