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4577.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琦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朱毅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移转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运输设备配套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架,还包括底盘装置、过渡受料装置、可调机尾装置、转载配套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底盘装置为履带式底盘装置,包括传动部、驱动链轮、制动装置、导向轮、承重轮、托带轮、履带和履带张紧装置;传动部驱动驱动链轮带动履带绕导向轮、承重轮和托带轮做循环往复运动。一方面,本装置完全放弃了迈步式移动的原理,引入了履带式底盘行走的行走方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移动速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集行走、受料、转载等多个功能于一身,同时还作为转载机的行走轨道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机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运输设备配套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配套运输系统中,皮带机自移机尾用于连接顺槽转载机与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带式输送机机械式机尾结构,型式功能各异的皮带机自移机尾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广泛使用。
皮带机自移机尾的显著优势在于保证转载机与带式输送机搭接通畅的同时还能兼顾工作面快速推进的需求。当前,自移机尾为以迈步式自移机尾为主,其前后分别布置两组抬高油缸和一组推移油缸,底部布置两组调偏油缸;其移动原理为抬高油缸将机身抬起,推移油缸以转载机为支点推动机身前移。但是,迈步式自移机尾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
1、推进效率低。皮带机自移机尾的移动原理是与顺槽转载机组成互为支点的结构,依靠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实现其前移。液压油缸作为保证自移机尾移动实现的最重要部件,在保证足够推力和尽量减小规格尺寸两个矛盾要素的制约下,国内自移机尾的最大行程仅为2.7m,然后就必须重新推进并调整姿态才能继续生产,即所谓的“三刀一推”;由于其调整动作复杂繁琐,单次的姿态调整时间长达30~60min,效率较低。
2、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自移机尾是一种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零部件种类数量众多而精密,因此成本较高。目前,单套自移机尾一般自重约20~30t,价格约为40~80万不等。
3、故障率高,操作维护复杂繁琐。为了保证前后设备搭接顺畅和尽可能降低转载机卸载高度的需求,自移机尾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数量种类众多的零部件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保证搭接尺寸,因而自移机尾在实际使用中故障率较高;由于空间狭小维修难度极大,调整和维护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很高。
4、自移机尾笨重且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对复杂巷道条件适应能力一般,比如在松软地面、有大而频繁的坑洼凸起、转弯以及较大坡度的巷道条件下使用难度极大甚至无法使用。
总的来说,通用皮带机自移机尾作为目前阶段最好的搭接方案,各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优化其结构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但这些优化改进都是基于其当前的结构原理,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结构原理上带来的诸多缺陷。从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讲,转载机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搭接及推进过程急需一种高效、可靠稳定、操作便捷、高适应能力的自移转载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皮带机自移机尾结构原理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诸多不足,结合煤矿井下的实际工况条件和开采特点,用创新思维方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转载机和顺槽带式输送机搭接转载方案。该方案不仅能满足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快速推进的要求,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皮带机自移机尾所存在的效率低下、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价格昂贵和适应性一般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琦,未经张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板与玻璃纤维网复合装置
- 下一篇:步进式全自动化送料系统